后续:结果还是去食堂了
坐下来开吃才发现同事发的消息,因此错过了部门主任请客吃午饭
我:谢谢主任,没事这次就算了
睡一觉起来又收到同事的消息说大家给我点了奶茶(作为没能一起吃饭的补偿
回到办公室一看:喜茶原神联名
…………
一直以来我都很少讲创作的困难和做书的困难。因为我认为作品是唯一的最终结果,它并不会因为我描述花了多少心思而变得好看,完成之后它的一部分也不属于我了。
并且我自己创作最大的驱动力来自我喜欢,心甘情愿做事还是少抱怨,毕竟没人逼我。
但如果要我说,创作是一个把自己往外掏的过程。掏多少,掏到哪个程度——那个过程非常不好受。不管是什么体裁,何种深度,甚至无关你写的是原创还是同人,但凡你用心去写,这个痛苦就会如影随形。
而且人很难经得起这么掏,就好像你看明星的采访,一次两次会对他感到新鲜,十次一百次里就会出现大量重复的、已知的信息——你会看到他的局限。
每个人都有局限,或有大小之别,但都如同矿脉,有尽时。你也可以用方法养护、输入。从生活、从别的创作品、从你能感受的一切之中抓取。
所以创作的成本第一就是这个给予的过程。你喜欢这个作品,从中收获了触动,那就是作者的给予过程。就好像路边的草木不要钱,但要把它制作成纸,裁出形状需要过程,纸张不是凭空产生,创作也是。
而制作又是另一个维度,需要大量交流成本,那会打断你的创作过程,还要应对多线程的问题、解决、安排流程……和国内厂商打过交道的人大多明白,很多做工的人和你的交流维度永远不在一个平行时空,说A做B甚至自作主张的人太多太泛滥。它没有一个清晰标准化的流程,有些环节甚至不受法律保护。
现在很多人谈到卖本都一副我懂商品我知道市场的口吻。但还是那句话,明明有更轻松的道路为什么还偏要走这条?他们忽视了很多人一开始只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实体化拿在手里。这是创作者很难抵挡的诱惑。
所以像我这样业余爱好写作,一天的时间分配抛开8小时(甚至以上)的工作时间,我要在自己休息的那点时间里挤出一部分来思考和写作;我认识全职创作的朋友,她们每天花大量精力在创作工作上,同时还要学习,吸收。甚至在创作过程中还会产生比成品多倍的废稿。能集成一册的作品,至少也要创作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再经历小半年的制作——中间可能会成本上涨、印厂坑爹、读者退款等等等等闹心的事,出货后还要多少顾点售后。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付出许多想象不到的成本。如果说正规出书是出版社把中间环节统一流程化节约了成本,那私印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上班进修会有公司pay for,但创作的学习、充实、吸纳,只能自掏腰包。你唯一能让人看到的是结果,而现在更多的人也只针对结果评头论足。我甚至可以忍受这种不公平,毕竟要求每个人都懂和理解是奢望。但当你否认创作的意义价值、它的自由和解放,以一个冰冷漠然的视角硬套法律并强行罪化它的时候,和对不带头巾的女性丢石头有什么区别?
@ciao 周六的海鸥
嗼站不著名社畜。得闲画画打游戏
博德之门3//塞尔达传说//集合森//逆转裁判//手游(音游)长期A//头像当然是无与伦比的幸福(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