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是的这几天一直在马里奥红绿RPG,有空再发截图吧,现在主要是在想明天应该一顿吃多少个路易吉
以及,任天堂,你这个藏B!!!
……但是已经可悲地被老任驯化成为【一旦福至心灵找到隐藏就会觉得啊好爽】的形状
目前看来至少立绘画风很韩……虽然被说双开门,但至少不离谱,有肌肉感比部分日/国乙纯纸片感好多了
并且有生活感,着装日常,在我这里是加分项,实话说看那些往死里加华丽衣饰的卖立绘游戏也看腻了
至于脸和发型其实也可以不那么精致奶狗的……这种审美取向也很韩,不过去年宣发时似乎还没这么典型,看好像有嗼友说换了主美,是真的吗
噢像素风在我这里也是加分的
至于故事,听说做得很用心还搞了十个结局,希望别拉胯(但还是别过于期待为好
最近有一搭没一搭听了一本有声书,叫Have You Eaten Yet? 讲的是世界各地中餐馆的故事。南非、秘鲁、阿根廷、以色列、土耳其、马达加斯加、巴西的亚马逊丛林里、印度的喜马拉雅山上,世界各个角落。
提起中餐馆,大多会想到纽约唐人街或者旧金山的老华人。这本书特别的地方在于,作者去探访了各个对于华人来说”非热门移民国家“的中餐馆,寻找他们曲折的迁徙故事,和他们因地制宜在菜式上做的各种改变。比如印度中餐馆会给各种菜加上gravy,中国菜不这么吃,但是老板说,当地人喜欢,这样做来钱,那么干嘛要追求”正宗“。在南美开中餐馆,门槛也很不一样,春卷,beef and broccoli, sweet and sour chicken,本地人最认这几样,只要会了它们,就相当于拿到了中餐馆入场券。
因地制宜之外,也有惊人的传承。作者在各种意想不到的中餐馆里,吃到正宗的清蒸鱼、虾饺、银耳羹、甚至全牛宴。一位从没去过中国的厨师,做得一手正宗粤菜,只是因为感兴趣、从小跟在大人身边学。
还有各种各样的混血儿,也许从没去过中国,也早已不会说中文,但是提起自己的identity,还是会说I'm Chinese。包括作者自己,香港出生,新加坡和日本长大,移民加拿大,在美国上过学,天南海北,身份认同这件事变得更加灵活和零散,Chineseness可以穿透狭隘的国籍、护照、甚至肤色的桎梏,在食物、文化和各种微妙的角落存在。
书的第一章,写到一个在加拿大中部省份小镇Outlook的中餐馆。这个小镇,大概多数加拿大人也没有听说过。然而在20世纪初,排华法案的年代,有人坐着轮船、转火车,手里拿着一张假冒的身份,以paper son的方式来到小镇,投奔开餐馆的同乡。慢慢的餐馆变成小镇居民日常社交的地方,随便叫一点零食、几杯咖啡,气氛随意,和几个朋友一待就是一下午,几乎成了community center。读到这里,头脑中几乎能脑补出那个画面,直到今天,在各个小镇,依然有爷爷奶奶们周末去过教堂,在中餐馆聚餐。而直到今天,也依然有华人为了移民、为了子女,在小镇开起一家家中餐馆,像是历史的河流连接百年。
还是今天的工作黑泥,不槽人,槽文化基调下的一种普遍现象
上一辈天朝劳动者们真的很多都非常勤劳敬业。
当然没有说勤劳敬业不好的意思
但是平时一边拼命工作一边各种谦虚低调,仿佛一门心思发扬落花生精神,实际上又暗戳戳地想得到上级的注意和公开的表扬,宣传了其他人没宣传ta就特别心理不平衡,怨气特别大,仿佛自己多花的心血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想说这是图啥呢??
感觉这种人是一种天朝特产,我可以不图权钱,但我一定要得到权力认可,否则就是失败就不能接受,一种代代流传的文人自恋+慕强
晚上九点多十点领导打电话给我就为说这种事,我真服了。
啊那反正跟我有什么关系,两位主任讨论决定的人选(摊手
路易吉(性癖放出
就是说恰到好处地激发人的施虐欲(喂)和保护欲(……
又想欺负他又想揉揉他,但完全又不是那种被塑造得很废柴的类型!很厉害而且重要时刻关键先生!没有人应当错过这样的一款珍稀男主(
当然了马里奥也很可爱,经典阳角……真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好兄弟(?)就,两个人相辅相成,彼此的反差真的让对方更加美味了……没有马里奥就没有这么好吃的路易吉……
不管当成cp还是cb,任天堂,你是会搞的
嗼站不著名社畜。得闲画画打游戏
博德之门3//塞尔达传说//集合森//逆转裁判//手游(音游)长期A//头像当然是无与伦比的幸福(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