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啊啊……
我是想去看一眼以前背刺我的人私信到底是说了什么,所以翻了翻已经被ban的那个号的私信列表
结果翻到了好多我已经不记得了的网友、读者,的私信记录…啊…啊………………
我怎么就这样把这些爱忘掉了,明明不可以的,我现在开始记,我记一辈子
突然好想哭
国内银行利息一跌再跌,存钱已经快倒贴了。妈妈看原本的微信七天通知存款的利息和理财通的活期+也闻风跟降,在想要不要开个理财通的定期+,叫我帮她看看靠不靠谱。我想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谁知道还有多少理财坑在前面等着,不如趁机把基础个人理财知识给讲清楚了,以后自己能分辨哪些是坑。准备的材料讲解下来效果不错,于是整理了下笔记,分享给有需要的象友。
个人理财之101的101
(非常非常入门基础,肯定能懂)
1. 理财不可能三角:灵活,收益高,风险低
评估某个理财产品、给自己设计理财规划,主要是从三个基本维度考虑:灵活性(flexibility)、收益(return)、风险(risk)。
灵活性:需要动用钱的时候能不能立刻拿出来(e.g. 活期存款可以,定期存款要等)。
收益:投进去的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能收回多少。
风险:亏本乃至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多大
这三者之间互相制约,不可能出现“很灵活、收益高、还风险低”这种天大的好事,这么告诉你的绝对都是诈骗。一个正常的理财产品往往在某一个或者两个维度上有缺陷,比如银行定期的收益勉强过得去,风险极低(除非银行跑路),但灵活性极差;股票的收益可能很高,灵活度也还可以(但只能在交易日取出),但风险性极高(没有任何保障)。
每个人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诉求/接受度是不一样的,随着境况和人生阶段的变化还会不断改变(比如年轻人相对有更多生命时间去承受更高风险博取高收益)。在同一个阶段,同一个人也会对自己资产内部有不同的诉求/接受度(比如当月生活费不能承受任何一点风险、需要极度灵活,哪怕没有任何收益;“闲钱”则根据不同安排也有不同面向,三五年里要动的钱和可以留到退休的也不一样)。重点是别骗自己——如果买股票会让你夜夜失眠,那收益再高也不要碰。
2. 收益从哪里来
搞清楚收益从哪里来,也就搞清楚了风险会从哪里来、为什么会灵活/不灵活。
收益简单粗暴来说主要分为两种:利息/分红(interest/dividend),市值波动(market value)
利息/分红:因为你持有了该理财产品一段时间给你的甜头(利息和分红有区别,但这里是101,不展开),总是正数。产生收益的原因是在你持有不卖出期间,这笔钱你不能用而被其他人拿去干别的事生财了,拿走去用的人回馈给你一点点作为报酬。
市值波动:当前卖出价和你当初买入价之间的差异,有可能是正收益(赚了),也有可能是负收益(亏了)。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变化,别人愿意花什么价钱从你手里买走你持有的产品/你愿意卖什么价钱,你们共同的愿景是交易后你们能在未来获得更多收益(比如别人买入后价钱涨了,或者你卖掉后可以用得到的钱买其它可能涨得更高的产品)。
(这里非常简单粗暴,只讲了speculative return,但更精细比如长期持有股票是靠风险更低的investment return包括分红和资本增长(earnings growth)就超出101范围了)
由此可知,利息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借钱的人不能按时足额付利息甚至卷款跑路,市值波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市值的不确定性(也存在发行产品者破产跑路的风险,但比起市值波动占比例小)。而且由于利息整体比市值波动风险低(利息不可能为负),高利息往往还和灵活度下降关联(别人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赚更多钱分你)。
3. 主要金融产品分类
有了上面的知识,可以来分析一下具体的产品门类了。这里不可能囊括所有,但基本分析方法是类似的。
银行存款(活期,定期<-注意注意注意:不包括银行的投资部门发行的各种基金):银行存款的本质是银行拿了你的钱再去投资(放贷及其它),然后把它的收益分你一点。因为银行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不管它投资赚了还是赔了,你的钱得照给),分给你的收益自然不会很高。在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比国有四大更高(出事国家兜底可能性低),因此需要拿出更高的收益才能吸引客户——逆向思维:敢比别家拿出明显更高利率的银行必然有更高风险。在加国,银行存款大多是上了保险的(CDIC coverage),银行破产了存款也不会受影响(具体承保范围要看条文)。
离开银行这个顶在前面的风险承担者,后面就进入了自生自灭的广袤丛林了……
存单(certificate of deposit)/货币市场资产(money market):这一类产品主要是基于超短期借贷(比如公司月底结数临时需要借一天或者几天的钱周转)。风险几乎和银行存款一样(美国历史上仅出现过一次本金亏损就是08年雷曼破产的时候,但迅速被修正了),但收益略高于银行活期存款,随之而来的是灵活性稍微下降,通常需要交易日或者提前指定天数才能取款(比如“七天存款”)。
债券(bond):债券最基础的概念是发行者借一笔钱,约定还款时间,以及过程中支付一定的利息。在这个意义上,债券不存在负收益一说,因为到还款日(mature)的时候,本金是会全额返还的。但现在基本没人这么玩。大多数的玩法是没到还款日就已经互相卖来卖去好多轮了(因此产生了市值波动,也就可能出现亏损)。理由也很简单:利率波动。举个例子,我买了债券A,十年期,年利率是2%,过了两年市场上又出现了债券B,也是十年期,但年利率是4%,我当然想马上卖了手上的债券A去换成债券B,但别人也会这么想,就不可能有傻子来接手我的债券A,除非我愿意打折卖。反过来,如果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低,就可能有人愿意高价接手以前的高利率债券。又因为这个利率波动的现象,同期发行的长期债券的利率常常反而是比短期债券低的。债券的发行者各种各样,有国家(国债)、银行、公司等等,不同发行者的违约风险(发不出利息/卷款跑路)不一样,因此它们会用不同的收益来吸引客户。比如国债风险最低(嗯哼,理论上)不用给太高的利率也有人愿意买;而跑路风险高的公司则要用高利率来吸引肯冒险的人(所谓的junk bond)。债券违约风险评级从A到E(AAA最安全)。算上市值波动,债券的整体风险一般比股票低(赚不会大赚,亏也不至于亏得太狠)。
股票(stock/equity):股票没有任何关于本金的保障承诺,持有者承担全部风险。因此也必须提供非常高收益才会有人愿意买。股票的收益主要分成两块:分红(dividend)和市值(market value)。一般来说,市值潜力高的分红就少(即饼画得大的,比如各种科技股特斯拉之流),升值潜力低的分红就相对大方(比如各种传统行业、老牌大厂,即所谓blue-chip)。以上讲的是一个正常的股票市场,国内的A股是另一回事,我没经验不瞎说。想投资股票的建议去201一下先搞明白股票的不同收益来源(speculative return, investment return),然后就能理解为什么长期持有可以降低风险。
最后补充一点,在公司破产的时候,债权人比股权人优先得到补偿,即同一发行者情况下,债券比股票安全一些。
4. 基金(mutual fund)/ETF是个筐,得看里面具体装了什么
因为买单一股票或者债券的风险实在太高了(珍爱生命,远离个股),有人就想了个办法:把不同风险/收益的股票、债券打包到一起,分散投资,平衡风险和收益——这就是基金和ETF。
重点之重点:基金和ETF有一些操作区别,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容纳各种不同金融产品的筐,得看里面具体装了什么,不存在基金天然比ETF风险更低或反之。(国内专供:不要看一个产品叫什么名字,要看它具体投资了什么。比如腾讯理财通的“活期+”实际上是银行存单/货币市场资产组合的基金,“定期+”实际上是再加上一些债券,这两个都跟真正的银行活期定期存款没有一毛钱关系。)
类似地,一堆高风险股票捆在一起作为基金/ETF也不能降低多少风险,能有效降低风险的是混入其它低风险的产品比如债券和blue-chip股票,但那必然也会拖低潜在收益。
现在经常说的懒人/怕死的人就去买指数/index,指的是按某个金融指数把对应的某个市场的一整块按比例买下来。比如所谓的标普500指数基金/ETF就是把S&P500里的500支股票按各自权重都买了,它们之间会互相平衡风险和收益,只要我对标普(某种程度上是对应美国经济)有整体上升趋势的信心,就不需要太关注具体谷歌/亚马逊/特斯拉之类的股价怎么样。但指数和指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指数是针对单一市场的,比如美国采矿业指数或者日本制造业指数(我编的),如果整个产业塌了,那买指数也没用。更稳妥的方法是买整个经济市场,不过这些就是201的内容了。
(后话:关于个人在心理上的投资风险承受度,我的个人体验+观察是:总得亲身体验一次熊市才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得亲身熬过一次熊市之后才对股市跳水有心理承受力。)
祝象友们都理财成功有足够的钱享受人生。
-----------------------------
以下是一些延伸阅读(201):
(按我读过的顺序,也觉得是个不错的渐进顺序)
John Bolge的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William J Bernstein的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Burton Malkiel的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这本我只挑了后几章去fill the gap,大概是12章往后)
这几本都是美国人写的,理论上没问题,实际操作上我参考了另一本加国人写的Reboot Your Portfolio: 9 Steps to Successful Investing with ETFs
(在zlib或者Anna's archive上都有)
它们的共同理念是穷人/没时间的人做passive investing (index fund + buy & hold)是最安全最不给金融业多送钱的啊哈哈哈
泥时刻
我本来应该在跨大区之后很开心地去参加12神cos号打神域的活动
但是因为这样那样和主办人不愉快的沟通,于是现在我想到这件事就犯恶心…
我觉得自己没做错,但是结果就是我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当做反驳,回到每一次每一次的噩梦里
我并不长的生命中充满了这样的噩梦,我越是张开嘴,越是把人推往远处
不张开嘴也不可能拉进关系的,但起码不会更远,这种消极的选择虽然看起来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但非常消极,我很讨厌
讨厌做不到的自己
啊,到头来还是讨厌自己啊,真糟糕
7.2窥屏轨
想来之前就在想,明明我应该是最支持三姐妹的亲密关系,为啥会担心“别人(骨科厨)看我一直在产BG认定我是BG姐(讨厌这个词)会不会在背地里骂我”
本来在想…人喜欢吃的和能产出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可能BG的部分在我舒适圈?
但好像也不全是如此………………
然后就在想,构思故事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
啊,所以我在搞姐和狼王哥bg的时候,前提其实是家人的三姐妹优先的
但是这种优先级比较隐晦,藏在诸如在家约会或者吐露脆弱时候的发言之中
好吧其实我确实是不会写骨科啦,我喜欢的亲情,一种不可能亚于爱情关系的更具有强制力的感情关系,不可能完全斩断的血脉和关联,喜欢看自由面前横着插进来的难题,我喜欢的是这个…
7.2窥屏轨
看到群里转了x上一位国人老师(大概…因为也有发wb?)的长篇解析,好像是嗑383为主的来着
然后群里有一些就是指指点点……看得我脚趾抠地(((
理解不同也是很正常的呀,而且人说狼王哥挺渣的我也觉得是有道理的,写完之前一篇我也觉得这人挺渣的,或者说没担当,在关键的问题上放弃思考
说着被抛弃,其实是自己也放手了这种感觉
但要说表达自己的理解的话,我又太喜欢写长篇的人物解析…我要是分析人物动机,结果深入推出很多想法的话,就肯定会构建故事了……
是之前看到那个“人物小传”的写法,受到的启发
角色的行为动机不应当用单纯的形容词去描述,而是要把角色特质融入到行为、面对事件的选择、话语、和其他角色的交互当中,所谓小传也应当是一个背景故事而不是单纯姓甚名谁、性格如何
单纯的分析是很难被理解,也很容易有误解
当然埋进故事里面也不一定会被理解,但是我觉得会更立体一些
千言万语还是………………
不要judge别人的看法啊啊啊…………………………
每一句judge都会变为我的恐惧,太可怕了,不要公屏聚众评判别人阅读理解了好吗(擦眼泪
这个周末起码炸了500w+的石头(等值
当然上个版本偷懒没搓完的半成品和攒的石头、还有新搓的食物什么的也还是赚了大概快2kw…扯平了吧(吧
7.1光顾着挖了,一挖挖一晚上连轴转,倒是采集的石头顺利就这么打完了…
但是7.2的限时采集有种又爽又不爽的感觉:
爽在过线+40%额外采集于是可以多用一次技能
不爽在版本更新GP又增加了,但强心剂却还是那个额度,5min转不过来2瓶药自回也来不及,没办法连轴转同时挖两个限时/+灵砂,很尴尬…
忙活半天还是没打完禁断
搓石头搓半个小时
然后一分钟烧掉100w,我真的报警了要…
实在是扛不住了,一半的职业甚至作业精度不够蹲不下去难受死我了,换个食物先蹲下去搓吧
等我搓完再看还缺多少石头,真是无话可说
总之先把740的绿装、食药搓完,总归开版本还是要弄一下不然感觉没参与感(?)
看精炼出来的石头能不能打完禁断,打完再去月球坐牢,因为我不想禁断打一半/打完禁断的两套装备搞两套宏,会死(……
6/16~6/22 NotWorkTime
6/16 周一
吓死我了,摸鱼打开x发现前几天发的半成品阿卡狄亚cos娃照片浏览量5.5w…没见过那么多人(…
收拾了一下相册,清爽了很多
临时决定去妈咖啡,但是食欲不振…
越是临近7.2更新,精神状态越差呵呵,人多热闹反而给我好恐怖的既视感……
天气好于是喷了一下灰,推进度啦!!
6/17 周二
本来要去妈咖啡画画的,结果和豆芽聊天聊了好久……
周常是动画城,但是随进南方堡两次…why
给蜂蜂的头壳上了一下色,太困了做得好差,步骤也搞错了哎…
6/18 周三
受不了这个头壳,于是又调整了一下漆面然后补色然后喷消光——
结果这次消光也喷坏了啊啊啊啊,好油腻…感觉人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但是买东西的角度运气又特别好…福祸相依吧
6/19 周四
西八,玩娃!!
猛拍一晚上(所以什么事儿都没干,而且上线的时候枯了几块玫瑰田(大哭
6/20 周五
周五必定情绪down的病症+各种社交搞同人的焦虑叠加在一起
精神状态差到一定程度了
本来要整理材料,发一下总结的,手机放在编辑的界面就昏迷了(昏迷
6/21 周六
把玩娃的资料整理发掉,总结完毕!
滑铲一下给列表的感谢图,然后前往妈咖啡————
打印机,我下次再来调试你,真是给我累死了
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打战场……有毒啊
6/22 周日
特别不舒服,总之起来继续给小号刷石头
刷到后面实在是不想努力了,打开群发现在搞cos号团建,于是下决心洗了梅特莫起来玩…
但是熬夜玩手机刷小红书,很不好!!
嗼嗼嗼…这个角落里什么都没有,只能隐约闻到一些像是沥青的气味……?
※
=墨獭 mòtǎ
一般路过865普通社畜
梦想是转生成为自由的诺彭
※
此处堆放所有游戏相关的纸片
其他纸片可能堆放在→ https://wxw.ooo/@yyal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