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ouri 本来是想看《余日摇滚》的,结果不知怎么回事点到了GitHub,才发现更新了这篇(话说为什么在RSS里看不到这篇呢?)。然后突然想起你好像在更新前提过无聊的话题。
---
我有段时间对冥想/正念好奇,看了两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冥想就是什么也不想,所以才会放松”。二十四小时啥也不做约等于想了一整天,我现在有些好奇一整天啥也不做、啥也不想之后会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当然,睡眠时间还是得保障的,并且睡觉做梦也没办法)。
我还想过体验盲人的生活——因为我感觉我迟早会盲。“不能打开窗帘看外面,连水瓶上的标签都揭掉不能看”听起来就类似盲人的体验。
总之24小时什么也不做让我感到好奇,而且和我之前想的两件事有些微的关系。我有点想试试——但感觉很难做到,除非给我一棍子让我睡24小时。
---
另外关于无聊时间大脑写稿的事,我经常在脑子里想别的事情,所以我对笔记/日记一事特别执着:我想赶紧把它们写下来、忘掉。虽然“无聊适合大脑写稿”不能推出“大脑写稿意味着感到无聊”但我在前些天看到你谈起无聊后真的发现我的生活确实有些无聊。
不过我倒没有特别反对无聊。嗯,我想我应该看看你提到的视频,给自己一些继续无聊的借口。
虽说我也不是很反对无聊,我还是想要变得有趣——起码显得有趣。在来到嗼站前我已经好几年没在社交网络上发言了。虽然才过了几个月,但我已经记不清尝试Mastodon的契机了,但“逃离无聊”应该是其中之一。
---
不好意思,我好像在评论你的博文,又似乎在自我介绍。主要还是看了你的文章想说一些话,正巧发现你在嗼站发了链接。
@casouri 原来如此,说起来我用的生成器支持多语言,结果自己只写过中文的。
谢谢!最近几个月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我其实特别希望这么发展的是眼科。
其实写下来忘掉和直接忘掉也有差别。我很抗拒直接忘掉,但写下来就安心了:好了,有个副本了,可以忘掉了。某种意义上说,这似乎和为了记忆而写是一样的。我想区别在于我写下来就不会复习了。
是的,无聊独处很清净,但有时也需要群体感。我也在尝试交朋友的事。
人和意义的话题是我想要搞清楚,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深入的话题之一。我目前仍处在有没有意义都行的阶段,因为我没法描述人的意义是什么。有些问题下定义反而是思索的最后一步,所以我目前没法说关于意义的事。
我确实也会分享代码、文章什么的,但出发点是因为我接受了太多别人的分享,我不分享就过意不去。就像我之所以要公开标点挤压的算法,是因为我就是从你公开的那里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