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了一下中国的语文教育,感觉它似乎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合格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往简单了说就是听说读写,而中国的语文教育从教材内容到课程设置都是为书面应试考试铺路的,只有读和写,少有的说也是那种反直觉的朗诵腔。这就导致人们在学校接受的语言学习会让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完全割裂。
再加上现在的人能摄入的最新鲜的口语语料就是下沉短视频。小孩子难以区分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很正常,用网络流行语也很正常。毕竟他们的语文课本里,根本没有近二十年的年轻语料,很多都是快一百年的文字,充斥着意识形态渗透和爱国教育。你学英语用上世纪的教材已经很过时了,但中国人的语文教材里可遍地都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几千年的的老古董,你难道指望小孩看这些东西学会说话吗……想来也是很不现实的。
狒 7.0 感觉他们的动画(天斗会和职能任务)
镜头操控和人物动作肉眼可见长进很大
比如说镜头正脸对着人的时候会有采访般的镜头晃动,治疗职能里也有纪录片背后视角一样的晃动
人物现在开跑急刹的时候小碎步也做了,我看我的光呆小碎步刹车的时候眼睛都瞪大了,笑死
——但总感觉主线动画里没有这些?如果真没有那我要宣布天斗会和职能任务才是主线了
看到了个骑士抖M技能图(?)然后迅速写了宏,但是这种宏真的会有人需要吗(对不起骑士 # 博主又在道歉 )
/micon 神圣领域
/ac 神圣领域
/p 主人,尽情打我吧!我不怕痛^^ <se.2> <wait.9>
/p 痛痛痛痛t..... <se.2>
/micon 挑衅
/ac 挑衅
/p 主人再多打我一点♡ <se.4>
/micon 保护
/ac 保护
/p 主人我不许你打<t>!<se.6>
/micon 干预
/ac 干预
/p 主人,你打<t>轻点!我嫉妒了!<se.5>
/micon 退避
/ac 退避 <2>
/ac 退避 <2>
/ac 退避 <2>
/p www主人不要打我了,打<2>吧 <se.3>
7.0副音轨(看首页串的感想
https://m.weibo.cn/2182753640/5089701406967211
你们看这个这老师把我想写的写完了
(虽然不太一样我是想光战和兔子一起进去的
笑死打开 onboarding doc 的 slack 指南本来是去找 channel 加的,结果看到里面甚至有一条“slack 交流跟 in person 交流不一样,不用在 Hi X 之后等人家说 Hi Y 再说话“,aka 不要三次握手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不要“在吗?”。感觉还挺 inclusive 的毕竟大家 background 不一样可能真的有人不知道。爱了
昨晚在考虑这个,今早就看到。老生常谈了,但微信读书在竭泽而渔地榨取作者。
产生社会价值:确实产生了,事实层面上就推动很多人去看书看完书。连带影响:作者越来越赚不到钱(亚马逊时代的 10-20%)。平台目前还可以再基于这些人肉电池和畅销书公版书发展很长一段时间。
我想我可以,1. 到处 BB 这件事的有关信息(不是建议大家不要用;2.如果用电子版读完了一本书,就加一本纸质版的购物车然后等活动一起下单,不需要的送朋友。
博主因公开嘲讽亚历山德里亚国王被发配用键鼠去 99 本被大乌龟在大屏幕上暴打.jpg
老一 dps 挂了,奶妈和上一个人留下的按不出来的 mo 复活宏搏斗没跑出左右刀,我在屏幕上找鼠标在哪里没给出勇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指重新挑战)
但最后卡着倒计时拿到咯!拿到就是胜利
附赠三张远敏笑话!
刷到一条讨论 #出版自由 的嘟文,看到里面 #自由绝对主义 和一切交给 #思想自由市场 的论述不是很赞同
一个现成的例子是,马应龙之前极度反对twitter对管控仇恨言论和对虚假新闻 #事实核验,又是右派那套「仇恨言论也有言论自由」的诡辩
结果他买下推特之后怎么样了呢?马上以「侵犯个人隐私」为由封禁了追踪他私人飞机行程的账号 @elonjet ;解除了推特对纳粹主义和种族歧视的过滤,却把支持巴勒斯坦的言论以反犹主义为名删帖禁言;把「cis(顺性别)」定性为仇恨言论加以封禁,但却任由terf和incel发布排跨攻击;通过算法推送虚假信息,却隐藏和限制辟谣和事实核验的可见性等等。
「什么也不做」是最简单的,但那样做就是在无视本就处于不公正的现实,并且睁着眼否认权力自动向上聚拢的政治规律。
我同样不赞成任何出版之前的审查和牌照、版号、资质等限制手段,甚至我对需要由小组会议评定的强制分级制度都抱有迟疑。但我反对什么都不做「把一切交给市场机制」。
不是「不做事的公权力就是最好的公权力」。
https://mastodon.social/@hiromst/105784510201544860
『《极乐迪斯科》的“精神续作”疑似有点太多了』
“绿罗也是罗。”
理论上来说,当一位制作人被迫独立、无法从原公司取得IP版权,又或者原版权公司出于各种理由终结了某IP的开发,对原作怀有感情的制作人们,总会开发出一些相似的作品。
这些以某种形式复活的作品能得到的评价无非两种:能够打动玩家,便会被称为“精神续作”;不能让玩家满意,就会被冠上“炒冷饭”“吃老本”的称呼,制作人也随之“江郎才尽”。
但《极乐迪斯科》不一样。
10月11日,《极乐迪斯科》发售五周年纪念日之际,有三批曾在游戏开发商ZA/UM 工作过的员工于同一天宣布成立新工作室,均表示正在开发《极乐迪斯科》的“精神续作”。
其中一款游戏的概念图
……
阅读全文: https://www.yystv.cn/p/12189
=嗼卡/奶咖/奶油/蜜瓜米🍈。
支离破碎的思考·发言计划 二周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