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长毛象安利交换大会
为什么推荐你从12季开始看《英国业余烘焙大赛》?

在此之前我要介绍为什么《英国业余烘焙大赛》值得观看,首先如果你是烘焙爱好者,那么这档综艺你绝对不能错过,无论是选手的小巧思,还是评委们给出的专业建议,你都能从中学到很多,在观看时手痒是常事,我经常在做面包时放着它当背景音。

其次就是节目的氛围,这档节目以温和悠闲的氛围闻名,但它并不是一档过分煽情的节目,有的选手有身体障碍,比如只有几根手指,听力有障碍,但节目组并不会大肆宣扬,或者将镜头定格至他们的身体上,这些通常是观众自己发现的,2023年节目组还为有听力障碍的选手配了一位手语翻译。

节目也不提倡勾心斗角,选手之间相处得都很和谐,有的季大家看起来关系没有特别好但也都相处得很和平,评委评价选手们的作品也都是以鼓励为主,即使有人做得很不好也不会很尖酸刻薄地去批评他们,只是指出问题,给出建议。

总之是一部很适合在冬季边喝热茶边吃甜品时观看的作品,如果你不喜欢太抓马对抗性太强太有综艺效果的综艺,那这部绝对适合你!

所以实际上从哪一季开始看都是可以的,每一季都很chill而且各有特色,但12季毫无疑问是最近几年综合水准最好的一季。接下来我会介绍为什么这季好,然后顺便介绍《英国业余烘焙大赛》这档综艺。

1.选手平均水平高。

因为是业余比赛,对选手们的要求是过去十年内没有取得过任何烹饪资格证,也不能是从事餐饮业以烹饪为生的人,但烘焙是很大的一个类目,这个比赛的选题从法式甜点到乡村面包,覆盖面广且考察点细,截止2023年比赛形式是:

每周比赛三场,分别是招牌烘焙挑战(考验本周主题的基础技术),烘焙技术挑战(命题考试,选手现场才能知道比什么,评委盲测),精彩挑战(做出花样来,要有创意又好吃)。一共比赛10周,每周淘汰一名选手,固定的有蛋糕周(cake week)-饼干周(biscuit week)-面包周(bread week)-巧克力周(chocolate week)-馅饼周(pastry week)-甜点周(dessert week)-法式甜点周(patisserie week),剩下的三周有两周每年主题都不一样,还有一周是总决赛,选手们会在参赛前收到前几周的比赛题目,他们可以在家练习,但后面几周题目就是参赛后才能收到了。

所以说是业余其实是对选手们要求很高的,更别提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在镜头前烘焙了!选手们如果在前几周能按比赛要求大致完成作品,不出大错,基本就能保送,在此之上还能做得干净利落又好吃,并且加上花样,这样的人基本就是决赛圈选手了,与此同时你还得保持稳定的水平,对烘焙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不然就很容易在某个薄弱环节就被淘汰掉。
作为观众能看到好作品当然会很开心,如果大家连基本要求都完不成看着观感就会有些普通,而在12季保送选手已经是基本盘,从第一周开始有的选手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极强的实力,后面几周基本上出小错就有可能会被淘汰了,选手之间竞争很是激烈(还有人在不断进步),所以节目效果也超级好!(前五放其他季都能当冠军)

2.选手烹饪风格各异,个性鲜明

每季选手都有各自的烘焙风格,这季尤为明显,而且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风格和作品融合得很好!有的人裱花极好,色彩鲜艳装饰华丽,有的人习惯简洁,作品利落有时候有点怪异,有的人是传统类型的烘焙师,作品干净优雅能看出背后的功底,有的人思维天马行空,造型和风味都很新颖。

能有这样的效果其实也和节目组的选角策略有关,什么肤色体型性别的人都有,也不拒绝移民(虽然名叫英国烘焙大赛),所以就有了非常多元的文化加入其中,观众也能看到很多奇妙的风味呈现。

*但之前也吐槽过都能总结出规律了,每季都是2位很漂亮帅气的年轻男女,1~2位看起来很传统的白人中年女性,1位有点胖的白男(通常是欧洲大陆移民),1位有点壮的男性(通常是有色人种),1位印度人,1位看起来有点nerd感觉的人,2位老爷爷老奶奶。

3.选手都长得蛮好看的,性格也很有意思。

不用多说,大家自己看就知道了,不能和明星类比但作为素人真的挺不错的!大家性格也好有意思很可爱!因为涉及剧透就不多说了,大家快去看哇!!!

bilibili.com/video/BV1ES4y1G7K

虎鲸把自己做过的游戏放在这里啦 :ablobcatattention: :ablobcatattention: :ablobcatattention:
希望象友会喜欢,日后有更新也会继续在这个itch的个站更新的

xlsdst.itch.io/

#虎鲸做游戏

on 饼干米不可用

还是建议大家定期备份自己的数据,因为站点的服务器即使可能有定期备份,也是把信任完全放在了站点运营者的手中。运营者的失误、服务器提供商的事故、或者小行星砸中了数据中心都有可能导致嘟文和媒体数据完全丢失不可恢复。

毛象native有创建archive的功能,包括所有的post和媒体文件,而且输出ActivityPub格式的文件。

使用象友zero(@1234.as)写的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查看
github.com/zero-mstd/mav-z

掌握对自己的数据的主动性,也是fediverse精神所在

朋友们!!!
我找到了一个好东西

东西:github.com/kensanata/mastodon-

范例:alexschroeder.ch/mastodon.weap

可以用python把账号所有嘟嘟(甚至包括转嘟)制作成一页html,可以很方便地查看/搜索自己的嘟嘟了!

每次用浏览器打开这个html就可以本地查看,还可以直接托管到github pages,更方便跨平台查看(到这一步我都已经成功了

我总共试过大概四五个离线查看嘟文工具,感觉这个的ui和设定是最好最合理的
1. 本身就是一个html文件,点开即可查看不用重复导入
2. 可以一页显示所有嘟嘟,不用翻页
3. 我见过唯一可以显示转嘟的
4. 而且这个的文本和media就是分开的!完美满足我需求

不过这个其实是利用毛象的api爬了一遍自己的嘟嘟,并不是直接下载官方的备份文档再解析。其实我感觉其实这样更方便,官方的json我看得一头雾水,这个就很清楚,还自带生成html功能我都不用去研究json...(其实几个月前就见到这个工具了,但是那个时候有点畏惧码就没试哈哈哈...)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点赞嘟 是单独重开的一个界面,我觉得合并起来其实会更好,而且我没有看到哪有 书签嘟

反正大家可以自行查阅作者写的文档/教程尝试,看不懂、希望我写个中文步骤的可以留个言 :0160: 人多的话我就写一下

#长毛象安利交换大会

显示全部对话

突然想开一个德鲁伊周目只带哈尔辛一个队友

好吧他说自己角色一定会好好帮忙,只是有趣才看一下说怪话的分支

显示全部对话

妈的怎么Neil Newbon本人攻略阿斯代伦的时候发现他不赞同也会读档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龙7外传,还没开打,听了下中配的龙8KTV曲目,是恶评 

我对中配的过敏程度就是听恶魔地狱锅开头春日喊“这首歌唱给大家”的时候重音在唱字上就已经难受死了这样子
中谷和冈本唱得说不上好听(这歌本来就不好听)但至少很有力吧,这中配虚的,我怀疑没吃饱,先灌你一锅地狱汤头

显示全部对话

龙7外传的疑问 

龙8体验版该不会只有中文语音吧

显示全部对话

龙7外传,剧透别点!!!因为暂时懒得打于是先看一下结尾 

真岛:一切都结束了,去喝酒吃点内脏庆祝一下吧,那个立功的保镖也一起来
桐生:我就不去了
真岛:陪我一下有什么关系,我本来就不相信你已经死了,桐生酱
桐生:你认错人了,我们第一次见面
真岛:干嘛我也要陪你演这个戏吗
桐生:你不愿意演也行,我自己走
真岛:好嘛我陪你演,你别急着走嘛🥺
大河:被逗笑

我:横山你又卖,但是啊啊啊啊啊😭

显示全部对话

龙7外传,剧透别点!!!因为暂时懒得打于是先看一下结尾 

桐生看太一绫子视频哭,我一边想起星际穿越马修的哭法觉得有点好笑,一边自己也流泪

我要赶紧回家回到幽影诅咒之地并爆杀邪教徒

活男记录 

隔壁办公室的95年男生,很瘦,在不爱说话和嘴臭之间来回横跳,老大亲切询问他早上吃什么,答曰“嘿嘿”,会在工作电脑搜索“被介绍对象怎么拒绝”然后窗口忘关被一群女同事嘲笑,虚弱地走路被女同事问候的时候会说“能不能不要管我”,为了避免回家照顾姐姐的孩子给孩子写作业会选择在国庆节加八天班爬八天山,吃桌餐的时候一边吐槽别人吃得少,一边配合着他人吃饭夹菜的节奏缓慢地转桌

我曾经遇到过不止一位倾向酷儿理论的顺性别人士在我出柜跨性别的情景下给我反复科普酷儿概念,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性别形象是刻板形象,任何人都有男女两种特质的倾向,任何特质都是人共有的特质,不要让性别定义你。
“性别只是刻板印象”,“男孩可以像女孩,女孩可以像男孩”,甚至更激烈一些的表态,“无论是跨男还是跨女都是厌女”,而这最后一条往往成为了至少我个人出柜时会更谨慎表达自己是“性少数”或类“酷儿”身份而非直接指出自己是跨性别的原因。
“当我与你相处的时候,我与之相处的不是你的性别,而是你的灵魂。”这一句话非常理想主义,非常人文关怀,但在真实相处中,真正能做到它的人是寥寥无几的。但即便能做到,在这些前提下,也请容我以跨性别的视角去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仍要强调自身的性别认知,就跨性别的议题发言:

首先,跨性别与顺性别一样,是一种天然本能。但与顺性别所不同的是,跨性别无法被轻易地接纳或理解,真实的自我不被承认、看到、理解,无法靠自身体貌特征轻而易举地传达,甚至也会自我质疑自身存在的真实性,会有严重抽离感的性别焦虑。
跨性别者的内心冲突是很严重的,无论是频繁的自我抽离体验,还是频繁的性别焦虑问题,这些斗争都让跨性别者难以找到一个内外平衡点。当他们迫切需要向自我/向外界证明自己是一位男/女性时,而最自然而然能直接辅佐这一体验成立的:就是让自身表现出刻板印象中的对应特征。
就像被诟病为“婉拒铁T”的跨男,或者“比顺女更女人”的跨女,这些被批判为在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也正是跨性别者急于被人承认与看到的个人性别认知。跨性别对某些刻板印象的执着表现,正是把急需获得认同的性别认知投射在被外界承认认可了的社会层面上。
就如同猜谜游戏要描述苹果,描述大概率会地往“红色”“光滑”“汁水饱满”的方向靠,即便并非只有苹果才能表现出以上性状。绝大多数跨性别者在早期觉醒时恐怕都很难绕开对各种刻板印象的表现。

所以如果进一步地解构掉刻板印象来看,跨性别的性别认同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自己作为跨男,最初体现在小时候的例子:会自发跟男同学一起玩玩具枪,哪怕更喜欢毛绒玩具,也会在刚开始有性别概念后,就自发感觉在女孩前面是另一个性别,天然地接受了作为男性在女性面前要保持风度尊重女性的至少性质不坏的那部分社会教化。在接收影视传媒作品的时候,无论主角性别是什么自己都会主动代入男性角色,在过家家游戏中也会自发扮演男性角色,即便男女角色的游戏分工是一样甚至与传统类型倒错的。
这一切顺应性别的举止从来不是出于对社会规培下的某些刻板印象特质的认同,而是出于自发趋近的对自身属于某一特定生理性别集体的认同(再一次声明,同顺性别一样,跨性别是一种本能)。如果平行时空下社会对女性的规培像刻板印象中的男性(留平头,穿长裤),对男性的规培像刻板印象中的女性(扎辫子,穿裙子),跨男和跨女仍然会表现出对应时空下性别刻板印象的形象特点,即跨男穿裙子,跨女留平头。因为跨性别本身的性别认同只与生理性别相关,这是跨性别群体的本能。

所以在此基础上,理解了让跨性别有归属感的是性别本身,而非社会层面的社会化男性或社会化女性,就可以从“酷儿理论”上来说,取缔掉所有性别的刻板偏见的表达,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身希望成为的模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所谓支持每个人成为自身希望的模样,就是以一个非常和善的表达迫使每个人遵守自己的指派性别,让跨性别成为一个架空的概念,何况当下社会根本做不到不分性别只看为人地对人一视同仁,这一点跨性别者的体会一定比任何人都明显。
之前tl轴上刷到过一篇反跨人士的发言,这位象友举了一个例子(对方似乎已经删除了这一条toot),说聚会上的跨性别是一个举止比较女性化缩在角落不说话的寸头高大男人,外表是甚至没有做出过任何努力的程度,看起来是被叫错性别也不会生气的好人,让人怀疑是性别认知障碍还是单纯社交障碍。
但这正是绝大多数跨性别者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跨性别者的社交障碍会容易严重的原因:在真实的生活处境中,当我们对外表达时,即便我们能忽略自身的形象声音等外在条件,也难以轻松应对在这个对跨性别知之甚少甚至态度不甚乐观的社会中来自他人的社交反馈,无论出柜与否,这种按性别区分对待的体验都是十分明显的,当跨性别者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以个人的身份在表达时,实际上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看来都是一个性别为男性或女性的人在或主观或客观地在表达。就像这位象友表达出来的一样,这是跨性别者常共有的体验。 alive.bar/@FreeTheSinner/10930
再来,我们不是所有人都是所谓“天赋党”(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环境条件和勇气支持自己出柜),生理性别给人赋予生理特性,长不高身型纤细的跨男,高大而轮廓方正的跨女,在这个接受度不友好的社会环境里,按什么样的审美打扮自己不算怪异?“铁T”?“伪娘”?不是每个人都有或先天或后天的条件在外在改变自己,这也是构成跨性别者不得不面对的焦虑来源之一,如果能真正拿掉“刻板印象”让每个人跳出模版地自由生长,相信跨性别者会比任何人都期待这样的世界存在。

《绿皮书》中的雪利博士说到:如果我既不够黑人,又不够白人,既不够男人,又不够女人,告诉我,我是谁。作为跨性别者的自己对这一段震撼的问答非常感同身受。在性别酷儿或顺性别眼中这个也许并不重要的“我是谁”的问题,对跨性别者而言正是一个重要到无法忽视的注定难关。
即便不表现出刻板印象从而让自身得到个体与集体性别认可,我们也需要被承认是某一个具体的性别群体,以这一性别而生活。什么时候当社会意识能做到对跨性别者自我认知的性别上真正认可肯定与一视同仁,什么时候跨儿的人权才算开始被真正地保障。
至少在跨性别者的处境、权益、困境得到真正的关注、重视和解决前,请不要以“厌女”的议题简单盖棺定论跨性别的性质,将同样急需解决的真实存在的跨性别困境扼杀在摇篮里。

内娱综艺 

再次意识到我当年喜欢王铮亮真的就是单纯强度党……

翻了一下版聊发现没人挂,所以我来挂一下骗子。 @board

图一的这位象友,其在网络上的身份是“'爱勾引已婚直女的女同”、中文推特6万粉女同推主、知名树洞女性写作bot的皮下、微博文字博主。
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份则是一个有女朋友的顺直男。

从2018年起,他长期伪装成女同,活跃于微博、推特、长毛象等各大中文社群媒体。

除了接推广赚钱之外,他还广泛添加各种女互关私联,骗取她们的信任,以女同的身份跟她们“说骚话” “撩骚”。

这次遇到了警惕心强的推友,终于被识破。
推友察觉到他的发言不对劲(一上来就请求“聊骚”)以后要求发语音被拒,终于同意电话后发现他疑似用了变声器,再顺着他的QQ信息联系到了他的女朋友(现已分手),确认了他的顺直男身份。
(详细情况可看图三里的推文 twitter.com/kakaovo999/status/

除图一外,此人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其余账号还有:

微博 @对我最大的侮辱是说我是个直女 (已删号跑路)
推特 @Siyu_mia (已删号跑路)
推特 @Meredith_Siyu (女性写作bot)
至于长毛象,图二是在长毛象搜索Siyumia这个词搜出来的用户名。第二个用户与其微信昵称同名,确认也是此人,第三个不确定故打码,第四个与其微博昵称风格类似,应该也是他。

图四为他的另一个马甲@女性写作bot,已经积累到2万粉,目前还未跑路,置顶推文“我们的日常不是你们的色情片”,非常讽刺与幽默。

审判之逝,演员相关 

突然在想木村拓哉和山本耕史演rent,木村mark,山本roger
哦!突然想起来山本也是演过日版法扎的,我要去听听,安慰我被中扎伤害的心

显示全部对话

博德之门3,前阵子又看博3卡司跑团 

我仔细看Neil,然后发现此人会偷偷啃手,啃完偷偷在身上擦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我穿越回大学上课一看到团支书啃手指就拍他手的时候,我恨不得魂穿了Tim去给他手拍掉…………
(以上吐槽是中性意味,我看感兴趣的人有这种小问题只会觉得他更有趣更好搞了)(而且我搞不到)

显示全部对话

找了一下老资料,发现2012年的晚报还是洋洋洒洒几十页一份

显示更早内容
Monado

Monado 是一个以任天堂为主、面向全平台游戏的、非营利性的中文向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一切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日常、心得、感想、同人等;当然,吐槽自己的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请在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的使用。 镜像加速节点: monado.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