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象友吃肠粉
两个长方形不锈钢盘助你实现肠粉自由✌
材料:白鲨肠粉专用粉&你想吃的馅料
滑嫩公式:粉的重量÷0.35=水重
灵魂酱汁:酱油、葱油、一丢丢MSG、一丢丢醋、爱吃辣的加辣椒酱
步骤:
1.备好粉浆、馅料、油、
2.水烧开,盘子刷油,加入粉浆(不要铺平!九分满就OK),加馅料(打散一点点好熟)
3.放入锅中,重复上一步准备另一盘
4.另一盘备好了,锅里的就熟了(其实是看到皮冒大泡泡就好了)
5.肠粉出锅,马上放另一盘
6.用刮板刮下来,淋上酱汁美美品尝
象友热心建议:粉浆里打两个蛋会更加嫩滑!下次俺也加个蛋进去
#今天吃什么
因为是pride month,所以做了一个简单的今年至今为止看过的LGBTQIA+主题的书/电影/电视剧etc推荐。
1. Heartstopper (TV & Webtoon/Graphic Novel)
是queer issue放在核心但提供健康的沟通和后盾的queer fantasy。现实里多数人不会这么幸运,但确实是小朋友们需要看到的东西。极少见的全面的queer年轻人群像,小朋友们面临的问题单纯但又是大环境的折射。同时更少见的bisexual男性角色塑造,并且是关于自我发现。TV第一季和Webtoon前半截的核心之一就是queer视角的出柜问题,是相当难得的。比起TV,webtoon要更细腻,冲突更平缓,但也会让沉重的部分更加沉重。好在整体还是feel-good queer fantasy,拯救心情良方。
2. Ten Steps to Nanette (书)
是关于创伤和自我发现的回忆录。Hannah在非常queerphobic的成长环境里长大,并且一路走来遇到(至少)两次重大的创伤。因为她的性取向和她直到成年很久后才被诊断出的孤独症,让她一直带着迷茫在摸索,难以找到归属的方向,也没有健康的处理方式。当然她的故事还有关于厌女——她的形象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相距甚远,这是另一个创伤的源头。成长环境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为什么需要representation)在她的故事里体现很明显。当然需要搭配看她的专场Nanette。回忆录没有Nanette的愤怒,但有相同的力量。
3. Flugt/Flee (电影)
一个战争难民的逃难自述,因为不能够公布真实身份所以虽然是纪录片但是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的。主角在逃难的过程中被迫改变自己的整个背景故事和家人失联以便获得安身之所;同时主角也不得不向家人隐瞒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以保留仅有的可以依靠的关系。难民和同性恋的身份相互嵌套:必须隐瞒自身的身份,以换取安身之所。
4. Everything's Gonna be Okay (TV,两季已完结)
角色驱动的家庭喜剧。除了queer,EGBO的另一个主题是孤独症。两者结合得很好。Matilda和Drea的故事线是自我成长、发现,也是磨合,找到最合适的相处方式,并且还是无性恋和浪漫取向科普。
5. Loveless (书)
一个窥视各个层级a-spec的窗口,也是主角自我发现和接受自我的成长故事。主角是一个romance & sex-repulsed aroace,她的经历并不适用于所有a-spec,甚至并不适用所有aroace。但她所经历的困惑、外界环境带给她的internalized a-phobia,是a-spec人群比较共通的东西。而我更喜欢的是,故事最后,如果非要用“love story“来比喻的话,是主角和她室友的queer platonic story,哪怕她室友有自己的爱情线,但这是她和她室友的grand story。
游戏初心者
近期在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