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打完米塔以后我现在每次换衣服都要拿被子把手机盖住

#SilverGaming

“8月32日,永远不会结束的暑假”

这或许是我在游戏历史上最喜欢的恶性bug(这个真的不只是都市传说,而是恶性bug)……总之,2000年发售在PlayStation上的游戏《我的暑假》(ぼくのなつやすみ)里有这样一个存档损坏导致的恶性bug,会让这个本来关于欢度暑假的游戏不能迎来“暑假结束了,新学期在9月1日开始”的结局,而是被困在不存在的8月32日里,而身边的一切都开始逐渐建模错误、文本乱码、走向崩坏。

我非常喜欢这个概念,感觉像是其中蕴含了某种哲理一样……“暑假永远不要结束,新学期永远不要到来”是太多小孩子都有过的幻想,这种“不想长大”、拒绝走向未来的心态时而被解释为约拿情结,或者彼得潘综合征。但这个meta恐怖感极强的bug就像一种警示:如果不去直面未来的话,一切就都会走向崩坏……这像是不愿出壳的雏鸟产生的幻觉,但不走出蛋壳的话,雏鸟就没办法成长,甚至没办法活下去。

也许这一切都没的选,因为没有人能推迟明天的到来,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动。
“你永远都可以回到过去,但那里已经空无一人”——怀旧核作品里那种悲哀的恐怖,根源在我看来就是这个……time marches on like an arrow, life goes on anyway.

想推荐一下我在用的学语言软件:播客学语言。可以搜索播放苹果播客各个区的播客而不用挂直连梯,油管视频也适用!可以一键转出各语言文本,可以一键添加单词,并且复习单词时它会把整句原话都收录进去。用了一周感觉非常好用 :ablobcatrave: 翻译十个音频视频/收录100个单词后就要购买了,永久购买是88块~

我在小红书真的跟美国人学到东西了,美国人说猫咪踩奶是小猫做饼干,形容猫不高兴的时候会说小猫从饼干厂失业 ,我在微博和美国留学生因为猫塑二次元男互关了两年,她都从来没有告诉过我这样的大事

米塔 

原来俄语配音版里男主不是哑巴,而且据说选俄语配音的话,米塔给人的感觉也不太一样……看来还得找个时间下回来再打一遍(←打完就卸载了的人)或者找找有没有人做俄语配音版的实况🧐

显示全部对话

Psycholonials 

或许有点偏题了但是)我之前看到过一条跟这个情况类似的微博,当时评论区是这么说的:
对她来说爱情是廉价品,所以不能给你,因为它配不起你。在她心里你值得更好的,爱有无数种形态,有些比爱情更珍贵。

显示全部对话

Psycholonials 

艾比突然吻了z。此时最惊讶的是我(?

显示全部对话

掏出瓦塔西之前制作的图 :cdko_thank: (对不起刚刚放错图了(…

昨晚的梦 

@VermilionScourge 梦里的我没有想到鲑鱼跑,只觉得这配色很像橙子,新鲜!阳光!充满活力! :xb_nia:

昨晚的梦 

梦见我非常真情实感地玩了一部游戏,二周目光是打开游戏界面就哭得撕心裂肺稀里哗啦的
整个游戏界面是以橙色为主,带点绿色,看起来还挺阳光的。是个像gs4那样文字+数值养成的游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让我哭得那么厉害…印象中我这辈子都没哭得那么惨过……
醒来后回忆了一下……等等这个配色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鲑鱼跑的界面

游戏已卸载八百年的时候接到了李安安的电话,但是想了想话费,我挂了。

Psycholonials 

一到艾比出场的剧情就会换成舒缓柔和的bgm,画面也变得明亮了起来。很喜欢z和艾比互动时的温度差,好吃好吃(嚼)

显示全部对话

rt目前打到第二章,哎呀这游戏太乐了(褒义)

store.steampowered.com/app/152
一句话简评:一个绝望的同人女决心自我毁灭。
我活着就是为了玩这个游戏,真的,推荐游玩,我用我搞过的所有cp起誓这是我玩过最好的文字游戏,而且它远不止如此。
还是免费的

补充:对于认为自己具有一定ASD特征但是又感觉自己达不到确诊标准的朋友,推荐了解一下BAP

显示全部对话

如果有友友对深入、学术地了解依恋关系感兴趣,不满于市面上常见的僵化流行心理学描述(回避性依恋就是怎么怎么样),可以看一下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的《未竟的依恋:理解和疗愈内在的创伤》

我的推荐理由:
1️⃣ 它是一本足够新的心理学著作(西语原著出版于2021)。时效性对于心理学太重要了,毕竟研究五年一个节点。
2️⃣ 它不露痕迹地结合了实证证据和精神分析等流派的临床经验。实证证据和治疗实践常常是有隔阂的,很多广为流传的临床经验很难被研究直接验证。但是这本书结合了实证证据的严谨性和临床经验的全局性。
3️⃣ 角度非常好。这本书是从创伤的角度穿刺依恋关系,这意味着它能把零散的诊断标签和泛滥于流行心理学的依恋理论结合起来。很多只了解依恋关系皮毛的输出者可能会贸然把人放进回避型依恋的抽屉,却不知道怎么理解与之黏连的更复杂的心理结构,例如双相、焦虑、人格解离。但它们其实都需要经过通用的认知功能结构,例如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着眼于这些动态结构而非僵化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灵活、个体化的理解和干预,踢开宿命论的陈词滥调。
4️⃣ 覆盖了更长的发展过程、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更严重的演化状况。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过人格解离等更复杂的状况,你可能会很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市面上有效的信息很难找。这本书关于解离的章节能帮我梳理清一路以来我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心理结构的,这些特质又怎么不自觉地吹动了我的其他关系。我会意识到我自生命早期开始,非常长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情感回应,一直处在危险的心理环境,也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叙事。比起其他的创伤类书籍,这本书侧重侧重人际互动的视角,非常集中、灵活且有穿透力。其他书可能是“事件——创伤”。但这本书补全了互动这一中介变量,变成了“事件——互动(认知)——创伤?”。而中介变量里往往藏着问题解决的关键。
5️⃣ 严谨而慈悲的认知视角。作者很少对哪一方给出谴责,但也并不软弱地回避问题。他坚定合理的中立来源于更全局的视角:互动是双向的。每个人都受制于自身的依恋特质其他的心理结构。因此,依恋损伤有时会传递,但也可以经由心智化(有意识的自我觉察等)等努力让悲剧终止。

除了推荐以外也有提醒:
1️⃣ 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偏专业性,没有体系化心理学训练的读者可能会读着有点费劲。量力而行就好。
2️⃣作者更侧重对依恋创伤形成机制的梳理,治疗方面我度过来感觉没有那么有帮助,很多治疗建议也是偏供专业人士改进工作,没有很多直接的资源指南。

阅读建议:
没必要按顺序读。可以前前后后翻。可以在微信读书找到。很遗憾的是似乎没有英文译本,有能力的读者可以看西语原著。

显示更早内容
Monado

Monado 是一个以任天堂为主、面向全平台游戏的、非营利性的中文向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一切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日常、心得、感想、同人等;当然,吐槽自己的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请在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