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象安利大会 查ham能不能冷冻的时候翻到这个网站,介绍了一些常用食材能不能/怎么冷冻和解冻(ham、sour cream、cream cheese、salsa等等),还有好些食材的替代品。
【房間的比喻】
如果你和一位少不更事的年輕人關在同一個房間裡,然後你看他做什麼都不對,提了一些意見要他改進。年輕人可能起初還算客氣,虛心學習,說實話也不是不努力。但如果你這個也罵,那個也罵,總是開罵,年輕人也是有情緒的啊!
你實在太兇了,可能他會反抗,你們兩個在房間裡互罵、對打、互毆……或是你太過分了,他開始哭泣,你聽著哭聲很煩要他安靜,他更委曲了又哭得更大聲……
總之,如果你沒辦法把他弄到別的地方去,這樣下去你自己也不會好過,你得承受那些情緒的反作用力。
接著我們換個角度來想,這個年輕人如果就是過去的你,然後這個房間就是你自己,你有辦法把這個年輕人趕出去嗎?
過去的自己可能就真的沒經驗,有些事沒辦法一下子做好,會犯些錯誤,會出各種狀況,這都是必然的、正常的,而且很多時候是需要被體諒的。要自責可以,也應該要自責,不過合理就好。不斷地自我責備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好處,但內心的氣氛倒是可以變得很恐怖。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房間,和自己的相處會如何,內在的環境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两天就读完了K.C. Davis的How to Keep House While Drowning: A Gentle Approach to Cleaning and Organizing。作为一本self-help的书,它表明了self-help不能也不应该作为community support和gender inequality的替代,这一点挺不错。
我觉得这本书的新意在于几个framework。一个是morally neutral的概念:支撑生活运作的care tasks和个人品质无关。并不是没有按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方式/频率去打扫/做饭/清洁就证明一个人“不够好”(反之,通常不做的男性偶尔为之也不代表他就优于一个偶尔没有做的女性,"好父亲"vs“不称职母亲”的叙事是一种陷阱)。这些活的本质是让生活能继续functional,做和不做只在functional上有区别,在道德上没有。这个detachment很liberating。而且morally neutral我觉得也可以延伸到更大的范围,比如set boundary和say no。
另一个是functional的概念:没有绝对的organized和clean的标准、家务活是endless的,让生活能正常运作(functional)就足够了,而且good enough is perfect。这让家务活和整理有一个切实具体的目的(而不是和道德优越/羞辱挂钩),这个目的会自然引导做家务活的人找到哪些在自己当下生活里更重要和哪些是可以舍弃的。我觉得这也是这本书高明的地方:与其介绍一个试图one-size-fit-all的整理方法(e.g.近藤麻理惠),不如让读者从根源上按自己的具体需要去尽量减少要干的活,而减少和改进的过程正是不同人可以自己发现和发明creative solution的时候。(以及,“anything worthy doing is worthy doing half-assed”说得太棒了~)
还有一个是对家庭分工的“公平”的新角度:不是看“谁干得更多”,而是看“有没有发生剥削”和“是否公平地享有休息时间”。“谁干得多”和“谁的贡献大”不仅容易陷入收入比较(女性遭受结构性不公),还有compare apple to orange的危险(e.g. 体力活和脑力活、看得见直接效果的和看不见的)。而且“谁贡献大”的争夺永远伴随着对败者的羞辱:你做得不够or你做的不重要。“公平地休息”则是从rest is a right, not a reward出发,回到人的基本需求应该被满足上。而且从这个角度去approach家务活的分配让家庭成员更容易激发和看到对彼此的尊重与关怀、更容易去允许non-essential在困难时期被drop以保护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这也是这本书一直强调的:人高于事,the home serves you, not you serves the home.
今天的快乐杂图
今天出门看见一个鱿里鱿气的公共电话壳子,对着照片仔细看还发现上面还用涂鸦的字体写着英文的鱿!真的很鱿型!(对不起因为最近喷得太上头已经满嘴都是鱿啊鱿的了……一定认真反思!之后还在电影院看片头广告的时候还看见了王泪的广告!(是电影还没有开场,也没有关灯的时候,所以我偷偷拍一张喜欢的广告应该不要紧吧!发现在大屏幕上看见林克帅气地晃来晃去还是很爽的!希望有一天能出塞尔达传说大电影,马里奥都出了,我觉得塞尔达系列也出一个不过分吧!梦都开始做了我觉得再要个三部曲也没问题吧!
总体来说是很开心的一天!(附一张在地上看见的不知道为什么遗失的鳐鱼公仔(因为在公共场所,所以不好意思捡起来!下次一定鼓起勇气……晚上回家的时候特意绕路路过了同一个地方,想看看那个公仔还在不在,如果还在就想要趁人少一点的时候偷偷捡起来洗干净放在家里做台灯伙伴(?),但是找不到了,有一点点伤心……深夜在内心祝福那个鳐!希望它能得到平静与安宁!
也许会变成一个啪嗒啪嗒跑步串
啪嗒啪嗒!今天虽然身体感受上属于一种前两天游戏玩多了之后的宿醉状态,但是下午休息小睡了一会儿之后,晚上还是去跑了,啪嗒啪嗒是我的脚步声也是我给我自己的掌声!(真是太会自我鼓励了!
昨天一整天窝在房间里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一颗静止的雕像,并且只愿意接受躺倒的姿势!这个状态果然不太适合跑呢……所以今天毫不意外地感觉体能变差了!下次再也不敢连着两天狂打游戏了!
不过呢不过呢!今天终于记得在开始跑的时候打开记录行程的app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答應某人寫了一個故事:
H從小是高敏感人,家中沒有其他人與他一樣。H時常不舒服,但別人只會教他別在意,或是覺得H想太多,但這都沒有解決他的問題。所以H自小很難取得協助,又沒有靠山,很容易以為(或被以為)都是自己的問題。
等到上學後,開始出現學業和同儕議題,壓力也加劇。H覺得學校是恐怖的地方,需要不斷忍耐,持續緊張。因為心慌意亂無法專注,會忘東忘西的;也有時覺得感官過載了,會做白日夢,或輕微地恍神來逃離。
青春期之後,人際關係更為複雜,局外人的感覺揮之不去,可是H又想交朋友。為了能有伴,學習做出大家喜歡的樣子,可是不自然的狀態無法持續,失敗後更形孤單、自我懷疑,又覺得是自己的問題,罪惡感更累積。可能導致不去學校,或者不知怎麼處理挫折,演變成極端行為,酒精藥物,自我傷害。可是也真的想振作啊!有時會連續好幾天鼓起勇氣,拼命要求自己。
以上。可能出現的診斷有:ADHD、社交畏懼症、拒學症、憂鬱症。後面那段可能被當成邊緣性人格,或是因為無法解讀最後的反差,被診斷成輕微的躁鬱症。如果單純都看症狀的話,不小心就會變成這樣。
其實沒有吔。H的情況不是一大堆病擠在一起,他的原初只是高敏感而已。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