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回避型人格开始跳过学外语的问题讨论学Paleography(古代文字/文书学)的问题)
我这学期在学Paleography,可以说我从来没学过这么难的课,因为我是非拉丁语言国家长大的非native speaker,人家至少1)从小到大读过太多拉丁字母手写体,而我学英文用的都是打印版材料,我不习惯信息以多种手写体展现2)我的词汇量远远比不上native speaker,同学和我都认不出来一个词的时候,同学能靠少量字母猜出来,我不能
总之上得很惨烈很吐血,其它文学类课程我常常进度在同学中领先,作为全班唯一一个非native speaker,这门课我往往是全班进度最慢的人
写Paleography作业(一小时写一页半)的时候我经常升起“我学个毛线啊,有时间学这个不如等ai识读技术……”的想法,实际上现在也的确有人在慢慢做用ai读古文书的项目了,已经到“勉强可以试用”的级别了
但是纠结归纠结,如果我有朋友要做任何和史学向有关的研究,我还是会推荐ta学一下Paleography,学起来成绩不好也不要紧,因为:
1)学了才更能设身处地理解古人的思维。倘若你对人类感兴趣,理解他人的想法(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是一种无价的财富。
2)学术研究很多时候意味着“搞冷圈”,你的小领域,你的切入视角,可能是全世界独几份的,你对新领域的感兴趣速度可能会高于ai发展的速度。并且,ai基于大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永远是对general的,“思维正常”的东西适用度最高的,但思路奇崛有时候是一项研究对领域作出贡献的必要条件,不是说要刻意求怪!是说即使在使用ai辅助的时候,有一份自己的视角也有助于防止ai把你的文本“正常化”了你还不知情。
3)Paleography学习过程中附带的知识&技能,独特,在现代社会中有用,且有趣!学了一学期以后感觉从看现代人的手写体到逛博物馆,都获得了和之前很不同的体验,是一些我之前作为非native speaker很少有机会去获取的体验

所以简单地说,完全和我直觉的一样
所谓的高敏感是一个90年代的概念,在新冠期间大流行
是的,在流行层面,它只是一个对神经多样性的美化(视频中更大胆地说,神经典型根本不存在),哪怕ADHD这个身份认同也很可能是对ASD的美化,因为后者的污名化、病耻感要严重得多得多,来自社会的建构,也和健全主义、厌女、恐同、恐跨一样被所有人内化
我在半个月前自己也机缘中写道:”HSP我都觉得是个伪概念…感觉就是在谱系边缘 一个较为美化甚至流行的说法 但这种东西让我觉得是不好的 它作为掩饰盖掉了更需要被看见的问题“
看了这个视频后真的, 我的感觉完全正确

显示全部对话

视频字幕翻译:高敏感(其实就是自闭症)(1/) 

抄送 @asd
(原视频链接见关联上条嘟文,以下为字幕翻译)

嗨亲爱的们!

今天我们来谈谈高敏感人群(HSPs),很明显这是个身份认同但很多人把它当成诊断?整件事对我来说都相当迷惑,所以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还有图片描述给我的视觉障碍观众们:我正坐在一面白墙前面,一边有一面镜子,后面有绿色的叶子还有小狗的小画,我穿着棕色的短袖裙子,我的头发有点卷。我准备把这个加入我从现在开始的每个视频,如果我记得住的话。但是,对,所以什么是高敏感?这个术语起源于90年代,被一个叫Elaine Aron的心理学家构建,用于描述她的感官和社交体验。它从新冠大流行开始,差不多在健康运动(wellness movement)的范畴里作为一种身份认同形成潮流,很多人认为它只是自闭症的不同标签,但这里让我们先保持开放的思维,也许它是个不同的东西。

那么先来看看高敏感的一些表征。高度共情能力,强烈的感觉/感受到其他情绪,无法阅读或误解面部表情,感官处理问题,自我刺激行为(stimming),对感觉有特定需求(sensory seeking),频繁被情绪方面的感觉和信息淹没,内向且被社会预期消耗,高强度白日梦,丰富的内心时间,花很多时间自我分析和过度思考,面对新状况或环境感觉难以招架,因此夸张地提前计划来避免,会有焦虑发作(panic attack)和宕机(shutdown),有时包括丧失言语能力,对于改变感到沮丧和难以招架,易于有慢性疼痛和慢性疾病,伪饰(masking)以试图掩盖这些表征……

这就是自闭症。简直都没有在试图不自闭症,都不像是那些“不常见的女性ADHD表征”那些东西,那其实也就是自闭症表征的一种潮流。而这个就是,客观的、像饼干模具一样清晰的,自闭症。

不过别担心,Aron列出了一些它不是自闭症的原因,确切地说,三个。首先,自闭症人群没有像高敏感人群那样的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或自我意识(self awareness);第二,高敏感不包括感知不足,只有感知过度;还有,高敏感人群没有特殊兴趣,所以很明显不是自闭症。

显示全部对话

今天看电影里面有场戏,是一帮同学在上木头手工课,有个人用那种机械台子的圆形锯子切了几个手指下来……最近因为在学校也有上木头手工相关的课,所以就对这个场景产生了一些过于强烈且没有必要的共情……手都软了……但是里面的那一帮高中生大呼小叫往各个班通知有人手指掉了的画面又实在是有点诙谐……因为是电影里的故事所以看到这样的场面还能乐得出来,一细想这种事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周围马上就想要晕过去了 :kirby_song:

说点真实历史的新闻。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结合计算月相和出土青铜器,重新构建了西周的纪年,明确批判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断方法。传统上认为史记上的共和元年 841BC 是🀄 历史上最早的secure date, 此项研究认为最早的secure date是 720BC, 而周幽王末年和周平王元年之间有七年的空白。此观点认为西周的纪元在东周时已经失传,而今本竹书纪年并不可靠。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的affiliation是UCSF, 窝感到很奇怪,这个学校怎么可能有历史系。人肉了一下发现作者果然是生狗。这也并不令人惊讶,但仍让窝感到十分惭愧,为什么人家不务正业就能搞一些正经研究,窝不务正业就只沦落到上你象写灌水科普文...
cambridge.org/core/services/ao

下午对着ae作业做了半天屁也没做出来,很绝望,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打王泪(不要啊就是因为一直在打所以现在才做不出来!而且还给自己上了缺觉debuff,更加做不出来了! :kirby_xinsui:

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前一周给现在留下来的债!因为光顾着打游戏完全没睡够也没正经吃饭所以现在湿疹和鼻炎一起犯了!我真的很容易走极端也很容易上头!一开始玩游戏就会走火入魔……(所以发售前几天完全不敢下手打开……结果后来有个周末被同学说动了从玩一会变成玩一天……玩一天变成玩个周末……最后变成高强度海拉鲁加班80小时(?(是那种很容易成瘾的体质确认了 :cdko_sleepy:

为什么在消失十天之后重新开始疯狂嘟嘟!因为今天出门没有游戏机可以玩!有一些现实中无处宣泄的对世界的情感需要表达!(在讲什么,想打游戏的瘾犯了就直说 :kirby_liuhan:

看到天花板上倒吊的路牌就很想跳起来抬手拍一下,拍到之前正好看到表面上积的灰和别人留下的手印……就知道不只是我看到这玩意很有去拍的冲动……学校里和我一样喜欢没事和招牌击掌的人还有很多…… :douni_tushe:

一些废话一样的心得 

昨天去画着玩啦,一开始担心自己快半个月没去现场担心自己会不会忘了怎么画了,结果并没有,甚至相当顺利(也许是一种自我欺骗),虽然一整天忙着打游戏只吃了一顿饭,可是到最后也能维持良好的心态坚持了下来!(干得很好,但下次别这么干了 :cdko_sleepy: )这次有一半是拿着一截小碳条画的,铺阴影的时候很有感觉!但是因为用的是质感比较硬的条,所以比较用力,结束的时候发现右手的大拇指看着指甲都是粉紫色的了(现在还是……回家打游戏按ABXY键都觉得隐隐地痛…下次不能那么用力了!今天要去买软一点方便一点的条……

显示全部对话

看见同学背包上挂着喷塞联动的钥匙扣 有点酸!有想起来没能换到钥匙扣的心碎往事!为什么这是限量的!但那么久之前的宝可梦的联动钥匙扣却现在还能换!呜呜呜!

最近天天熬夜打王泪……我人快要无了……轮到给自己唱蠢蠢的死法了! :cdko_sleepy:

终于听到一个把code-switching (以及translanguaging)讲清楚的视频了!之前一直对于“用母语思考”、“学习用外语思考”之类的说法感觉莫名的不适/好像哪里不对,我的自我感知是自己就那么一个大脑,思考的时候没有那么清晰的语言界线,而这导致了我最自然的表达是一种我自己独有的“语言”,既不完美align普通话,也不完美align粤语,也不完美align英语(甚至有的词汇/拼写美式有的英式)。为了跟人交流,我得根据当时情况去再编辑成更“标准”的某一种语言(或者觉得对方能懂就直接保留了大量的“不标准”)。

Translanguaging vs. code-switching把这个事情讲明白了:对于我自己来说是translanguaging,是多种语言fusing后的连续输出;在别人看/听来是code-switching,是在多种语言之间切换。“用母语思考”、“学习用外语思考”之类其实是在试图把(social constructed)清晰的语言界线内化进多语使用者,不仅多余,还碍事。而且这也解释了“英文熟练之后中文退化”的myth:并不是使用者的中文“退化”了,而是新生成的个人语言不再与“标准中文”高度对齐了。

Mike Mena | Ofelia Garcia & Li Wei - Translanguaging: Language, Bilingualism and Education (2014)
youtube.com/watch?v=ybAS3lT6FL

多语使用对思考的真正意义或许是在于attention。看过一个TED Talk提到,不同语言的结构/词汇要求使用者对某些概念/角度有更清晰的区分或关注。我的语言使用体验也是这样的,当在利用语言去articulate、帮助思考深入的时候,我会下意识使用在当前问题上更sensitive的语言,让语言帮助我(shift) focus。

TED | Lera Boroditsky: How language shapes the way we think
youtube.com/watch?v=RKK7wGAYP6

哈哈哈哈看到tl才发现每次把林克玩死的时候脑子里开始放dumb ways to die的不止我一个

今天找到一家好吃的餐廳,是Toronto life 2023年feature的新餐廳之一。在North York Centre附近的food court,叫Teta’s Kitchen,是中東fushion。我點的Pandan Chicken Kabab wrap超好吃,用蒲公英葉、香茅和其他料醃製的烤雞胸肉塊+生菜香菜薄荷洋蔥+甜醬!味道很豐富!而且才10刀,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toronto

看了蜘蛛侠动画电影 感觉我他妈花了两个半钟看了个超长预告……一个tbc出现旁边的大家都发出?的声音!一个两个半钟的片子讲不完一个故事就离谱!

只要我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地抠木头,我的指头就有可能变得更圆! 

不过,早上去上课之前做梦的时候梦见了手上长出了圆滚滚的茧,还梦见老师开始教做椅子,结果老师示范了一个有很多木头做的可用机械关节的椅子,把梦里的我看傻了,完全不会诶!正对着自己面前的木头纠结着纠结着就醒了…… :douni_tushe: (那不还是没做出来

显示全部对话

只要我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地抠木头,我的指头就有可能变得更圆! 

今天体验了转木头!很好玩!非常meditating!但是看了看大家的,感觉只有我的做得最拉……救命,快要无法在这个课上生存了!

显示全部对话

cPTSD之,理性为何不能管理心理?

心理状态遭遇挟持无法摆脱的生理基础。(图一)在长年的精神虐待中,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杏仁核反应活跃,躯体出现“盔甲化”,都使受害者从物理层面上就更易受害于心理状态,无法靠“理智”摆脱。
常常是【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实际上因为躯体化的病症,类ADHD、抑郁、焦虑、强迫等种种困扰的消耗,也的确使受害者经常有气无力。

接上一条书摘,内在力量的强化来自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唯有信心和能力都建立,并且形成足够和创伤抗衡的力量,受害者才能拨开心理的影响,做理性的行动

图三:疗愈是持续终身,并且会不断反复的过程。

#复杂性创伤应激CPTSD

显示更早内容
Monado

Monado 是一个以任天堂为主、面向全平台游戏的、非营利性的中文向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一切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日常、心得、感想、同人等;当然,吐槽自己的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请在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的使用。 镜像加速节点: monado.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