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因为少做事,不做事或者不工作就价值减少或者变成废物,会这么说的都是把人当工具看待只认可人的工具价值的体系和存在,如果自己也认可这一套内化这一套就是无意识地拿有毒的价值观来伤害荼毒自己。
无论是吃饭睡觉打游戏看剧看小说玩手机,还是其他的业务爱好,做这些都不算浪费时间,而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享受人生的权利。
无论外界有毒的人和声音怎么说,说你不好或者说你其他不好听的话都无所谓,要知道正是因为没占到你便宜他们才会恼羞成怒,你是福气宝宝,天然就拥有上天赋予的享福权,无论整体大环境经济走向如何,人都不需要也不应该拿自己在物质世界的成就和收入来衡量评判自己,时代是不可信的,季风随时可能突然逆转。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专注自己的生活体验,尽量多地为自己创造精神上的享受,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有利于自身和共同体的。
今年艺术电影节刷片刷到一半(我已经放弃了商业片上新好些年),突然意识到已经被许多人讨论过的“资本主义压榨导致的burnout让人哪怕下班了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干一些超过刷社交媒体/看无脑网文和剧/打简单游戏的更复杂但更滋养头脑心灵的休闲活动”甚至还有没说到的地方:能进行许多更复杂(不一定是等级意义上更“高级”/更“好”)的activity不但需要当下的身心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可供支配,还需要很多前期投入/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首先需要识字/literacy,而识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会的。类似地,看网文和国产剧的literacy门槛比看欧美商业片要低,而后者的门槛又比所谓的high arts (e.g.博物馆、音乐厅、剧院、歌剧院那些)要低——你需要知道它的特定lexicon和grammar才能理解它里面作品在说什么(哪怕你理解了之后讨厌它甚至批判它)。这种literacy虽然不是消耗性的(i.e.不会在activity中折损而是不断积累),但需要长期和大量的前期投入。这一点恐怕是比当下的时间和精力更难跨越的gap。
以及,资本主义的时间精力剥夺和“专业化”/specializing(i.e.只懂工作/职业需要的知识)除了造成被压榨者的文艺作品literacy的缺失,还包括financial literacy和political literacy,后者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我在看一本书,叫One Day, Everyone Will Have Always Been Against This,作者是埃及出生卡塔尔长大,在加拿大读高中大学的记者,也写小说。我没有看过他的书,也忘了怎么想到要借这本的。他文字非常好,毒舌也真毒舌。其中有一段吐槽fox news,笑得我。他说起新闻业在准则和经济利益之间被拉扯的后果,The most glaring example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Fox News, an entity that more than any other, has normalized the practice of severing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uth and the what one wishes the truth to be
也许这里的“弱者”,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在系统性不平等的结构里,处于下层的人。
但不用后者用前者,就很让人火大耶!
我打个比方,常见的系统性不平等的结构有:老板和雇员、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白人和黑人、顺直和性少数。
你如果说后者是弱者,看人家不跳出来打你……不过确实也有自认为弱者的,我不是很看得上。
这就是“弱者”这个说法的陷阱所在,这个说法并不是平等的……
其实一开始只看到那些须须觉得还好,感觉很可爱!以前吃起来的时候也觉得口感很可爱。然后家里人也看到了章鱼就说拿一点这个,不过那边的章鱼是一整只摆在那里卖的,工作人员就切了一半,然后一手举着一半章鱼,问我你们要有头的这一半还是没头的这一半,那个时候感觉太可怕了,我从来还没想过章鱼有头这个事呢!!(对不起!对不起!!
然后家里人跟我说我们不要有头的那一半,我就做了翻译。当时还沉浸在章鱼有头这个思绪里,整个过程也非常顺利,很轻松。。但是就这样,我们分尸了一个章鱼。。就那么简单地分开了,头和身体。。然后拒绝了头,就好像嫌弃一样,,啊。。。所以直到睡前也在想那个章鱼
三千字长文,涉及焦虑症,抑郁症,情绪障碍,神经多样性,照顾者,秀恩爱等亲密关系周边内容。
今天是你的生日,亲爱的祝你生日快乐。
我想在我和伴侣的关系里,
“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你 ,也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力量。”
这应该是我们可以牵手11年,结婚7年还能继续稳定的经营亲密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吧。
今天我想分享的东西,其实涉及到她的一些隐私,接下来我说的内容也都是经过她读了之后同意的,也是她治疗的一部分, 我非常开心她可以积极主动的开始行动,重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我的伴侣是高功能ADHD,ASD光谱人士,因为和原生家庭的矛盾,自我认知的矛盾等,加上先天的或后天养成的一些人格特质(偏执,强迫,自恋,但是还够不上人格障碍),她患有焦虑症,抑郁症,长期受到情绪障碍的困扰。这些年,我也或主动或被动的在做“照顾者”的角色。
扯远话题:在这里我又想起来最近网上的一个热点,就是李汀女士和她前夫的纠纷,其实但凡有一点点对情绪障碍,抑郁症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了解,都会知道王志安对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理解程度基本为零,而且还不断污名化这个群体,就是个人渣(算了,提这个名字我都觉得脏了)。Anyway,回到正题。
我俩一开始就对彼此非常坦白,在认识的第一年就互相把自己全盘推出了。所以,她知道我的所有经历,我也从一开始就知道,她高中时期就有自残想法而且还真的尝试去做了,她会跟我聊起来各种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她晚上睡觉会频繁做噩梦并尖叫,她也告诉我了家族的精神病历史和亲戚里确诊的精神疾病,等等。但爱情使人眼瞎耳聋,年轻的我从来也没有犹豫过。(可能也是我们都忙着出柜出国什么的,有共同的“敌人”真的是非常有“凝聚力”。)
日子久了,作为“照顾者”,确实会有不少无法manage的无力感时刻。举一些例子吧。
第一个,她会突然间snap,发火暴怒,情绪崩溃。
而且,trigger的点一般都是我觉得无所谓的一些小事,或者肯定能解决不需要这么崩溃的事情。(比如草籽放后院忘了收,窗户没关严,找不到东西,吃了她喜欢吃的东西,都是在我眼里的鸡毛蒜皮,但是她的宇宙秩序里就是不能出现这些“不规律/意外”)
第二个,她也会突然间情绪坠到很黑暗的状态,无法起床不想动弹或者无法干任何事。
(有些朋友看到这儿可能就会怀疑她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这次精神科医生诊断后排除了bipolar,她只是高功能ADHD在长期巨大的压力下(pretend to be a normal person)而产生的情绪障碍mood swing.)
第三个,是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她有着天然的PUA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无意识的有gaslighting我的冲动。但可能是因为我是学教育学,心理学的,20岁出头我就对这些人格特质有过了解,而且也非常敏感,她一旦有这种苗头我都是立刻会指出来的,所以一直manage的还行。除了有一段时间我自己的状态很不好再加上被她pua,也是那次我俩到了分手的边缘(没分手是因为她道歉反省挽回)
还有一些小事情,ADHD伴随ASD的群体的人应该明白我接下来说的。因为她几乎不能情绪稳定的整理东西,制定计划,或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获取信息(读书上网查资料之类的),所以家里的几乎所有的adulting的事情都需要我来做,其实家务活和家里的零碎杂事也是非常占用时间的,这对我考虑做什么职业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她对食物,气味等感官刺激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不能随便改食谱,蔬菜和肉类要怎么做怎么吃有固定的要求,家里不能有“奇怪的”(她不喜欢的)气味,非工作状态时候对特定的声音非常敏感等等,在这些小事情上,伴侣的一方如果有非常强烈的要求,那另一方其实大概率都是妥协的。妥协通常是伴随着丧失,久而久之可能就不会平衡。
这些事情,随着我们一起生活的越久,沟通的越多,虽然直到现在还是会不定时出现的,但是每次出现都会更快更好地解决。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关系可以work out?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她愿意沟通。愿意自省。也愿意道歉。
我确实看到了她的努力,她想认识自己,想看清周围的人和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想做个好人。”(虽然每次听到她这么说我都觉得挺搞笑的,anyway,做个好人那就可以爱了)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我觉得就算我有多少卡皮巴拉的稳定性格,也无法和一个有人格缺陷又患有精神障碍的人一起生活。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deal: 她愿意沟通和复盘,那我也接受她的“秩序”,会接住她的vent out needs,但是她要答应不会随地大小怒,并且不会出现恶语相向、甩脸、低气压或者讽刺挖苦阴阳怪气等暴力的表现。
扯远话题:这里也说几句家暴,毛象上的朋友都清楚动手打人等任何涉及肢体接触的冲突都是严重的家庭暴力,必须立刻寻求保护并报警!肢体暴力是犯罪行为。 但是,其实恶言恶语、情绪低气压,冷脸,讽刺挖苦、阴阳怪气等制造情绪压力的行为也是家庭暴力,这绝对不是健康的关系里应该有的态度。一旦遇上其实立刻反击或者割席是比较理想的,当然,如果你能manage不会觉得很hurting,并且伴侣愿意改变而且真的努力在行动的话,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So,我很高兴这两三年来她一直在努力的改变,可能也是因为她选对了职业,事业上顺风顺水,也消耗了巨大的精力,比起刚出国的前两三年,我对我们关系的信心真的多了很多。
另外也想夸一下我自己:“我能看见你,也能看见我自己的力量。”
我觉得我能够在这样的亲密关系里stand strong,除了我的水豚性格之外,应该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因素,我非常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
首先,我确实有很多时间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小家上面。
移民前我是有寒暑假的不坐班的老师,移民之后因为她太能干太能挣钱,而且也没有逼我非要去挣钱,我又特别容易心安理得的躺平,所以当家庭主妇那就full time 照顾者了。
其次,我脑子里有一些钢印一样的观念: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不是天然就会有的;沟通是需要费很大力气的,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等等。所以我对于复盘事件,挖掘背后的情绪,进行深度的聊天等等事情,一直非常感兴趣而且很有耐心。她从来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是也架不住我就一个事情反复的见缝插针的念叨,时间长了,沟通就成了一种习惯。
还有就是,我对“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着强烈的需要,我不喜欢自己一个人生活,我也不喜欢开放关系,我的性欲很低甚至不是很喜欢谈恋爱。可能也是我自己的原生家庭没什么毒性,我对经营好一个家庭就一直很执念。未必是什么好事,只是偏执的追求。
虽然我伴侣经常说:什么锅配什么盖。但是很多人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锅,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盖。“我能看见你,也能看见我自己。”可能真的是work out的关键。
最后,我觉得合适不合适一起生活,在亲密关系里有个非常简单的标准:
相信你的直觉。
相信你的动物直觉就行。再细致点说:亲密关系带给你的是荷尔蒙和多巴胺,是快乐激素。合适的关系一定是快乐多于不快乐。如果一段关系痛苦已经大于快乐,放过你自己,丢弃它。毕竟“一个人也可以活成一个队伍。”
希望大家都能nesting在一个心安的地方。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