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we been thinking about ADHD all wrong?” NYT长文,很值得读,总结一下:
很多研究都显示ADHD不像之前人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二元的大脑发育异常,而是连续性的症状,确诊ADHD的人也并没有早期研究认为的biomarker(生理特征),确诊ADHD的人和未确诊的人的大脑扫描对比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小。
把ADHD当做一个医疗状况的话,服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随着美国儿童和成年人确诊ADHD的人数持续升高,药物对服药人士的长期作用却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针对服药的ADHD儿童的研究表明,服药可以在短期内极大地改善孩子的行为(表现地更专注,可以坐着听课等),但是对成绩则没有改变,即是,ADHD药物并不会对大脑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并且在36个月以后,服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行为差异也消失了。与此同时,研究表明长期服药的ADHD儿童会比未服药的对照组平均矮一英寸,这个身高差在成年以后也有持续的趋势。
文中引用了很多服药和不服药的ADHD确诊者的经历,有些人可以因为大学选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然而然地变得专注,也有人认为药物帮助他学习无聊的SAT备考。如果说ADHD确诊者是因为无法(像别人一样)忍受无聊,那环境的变化对ADHD的帮助可能和药物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和药物的快回报不同,寻找适合ADHD大脑的环境需要探索、试错,而这需要ADHD儿童的家长、医生一起去调整自己对于ADHD的认识。
【ADHD/ASD系统性shutdown➕C-PTSD阶段性复发➕depressive episode启动边缘的自救策略】
▶当大脑进入 高压冻结 + 情绪解离 + 无法启动 状态时,以下几件事比“好起来”更重要:
1. 吃药不要跳药:冷静型崩溃时“药没效”的感觉是神经错觉。刷牙一样吃药,不解释、不判断。克制AuDHD冷静型冲动决策和失控的关键是药物对神经和生理的改变。
2. 不透支情绪处理系统:当情感系统关闭、感受麻木时,优先切换至“基础维稳模式”。此刻不是处理情绪的时候,而是减少一切刺激与输入,允许自己只运行低功耗情绪程序。
3. 找一个物理锚点:不需要有用,只要稳定。哪怕是空无一人的图书馆、自习室、办公室,也好过彻底解构。
4. 保持语言输出:努力自行留下记录,以任何方式validate状态感受。留下文字 = 思维还活着的证据。不求整理,只求输出。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抑郁自救
我也来鼓起勇气跟英国的大家求一个内推/freelance合作!
关于本人:
翻译+新闻专业出身,一直在做视频,现在在伦敦freelance,工作身份到期还有6个月。
1. 干了8年纪录片导演,拍过人物故事、访谈、社会议题、艺术、科技评测等各种题材,可以一个人干完策划、拍摄、剪辑、运营,也可以作为制片人带团队,做过5-90分钟体量的片子,跟国内媒体、腾讯抖音平台系列节目、商业品牌、外媒都合作过。
2. 干了3年的短视频,帮博主从0起号,3个月小红书和视频号涨粉10w,很擅长账号定位和内容策略。我可以做孵化、拍摄、剪辑、运营。目前比较熟悉国内短视频平台,但是youtube/Facebook也做过。
3. 兼职做了8年的留学申请文书老师,也带过传媒方向的竞赛和作品集
希望找的工作/合作:
只要是视频相关都可以!!!
希望有sponsorship,最终目的是留英。
如果不行的话,就多做项目,通过自己在英国的公司给自己发工签。
感恩uu们的帮助和转发
@runrunrun @board
井起来了!
太惊喜了!那种自己发现彩蛋或者设定的快乐!看到有青蛙跳出右右左左下下上上的规律感觉很神奇,什么老梗!一开始没试出来结果在地图上逛街的时候恍然大悟要断奏!!用笛子吹了吹之后就传送走了(?)啊啊啊用笛子或者吹奏乐器传送这点也感觉很林克啊感觉这样的冒险好温柔好亲切!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