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之前和朋友一块儿买的巧克力咖啡豆吃完了,又因为找不到一模一样牌子的豆子,就换了另一家的巧克力咖啡豆,结果一点也不好吃! (难道是因为离开了朋友家所以觉得不好吃了!说来那天我们一起去看了旺卡的电影来着,里面结尾一句妈妈留下的台词大意是说巧克力的秘方并不在于成分,而是在于一起分享的人。当时只觉得是鸡汤台词(。)现在才意识到还蛮有道理!那天……真是适合吃巧克力咖啡豆的一天啊!
https://m.weibo.cn/1797829471/4980997848825984
很喜欢这篇漫画,哪里都好(真的挺好,看看!),就是为什么是从左往右读的……………
無意發現一個小説閲讀網站,沒有備案號,估計是臺灣網站,但是不用梯子也能直接打開~~~~~~
www.hetubook.com ,有繁體和簡體不同選擇,繁體還可以選擇橫排或者竪排的顯示方式~(簡體版小説内容似乎不如繁體版的多。。。。
@board 推送給象友們,順便祝大家冬至快樂,吃好喝好身體好。
今天和朋友们去看了 One Night, Long Ago
简单来说是很推荐的 site-specific piece,在一个办公室的场景里讲了一个关于 love and lost and memory 的故事,主要以灯光和音效配合一个录好的 script 来调度,和我以前看的 free-roaming 风格很不一样,但是情感表达非常细腻,45分钟的时间里像海浪一样潮起潮落,我很喜欢!
比较有趣的是把这个 site 转化成了 a specific space in a specific narrator’s mind where multiple memory fragments collapse into one 我觉得是对于这一大类的戏剧作品的不同展现方向,配上 non-linear narrative 就很适合我弯弯绕绕的大脑。音效做得很好,有很多种表现 silence 的方式,很能调动情感。灯光是属于用 everyday lighting objects 做出了 dramatic 效果,the blinking lamp and the flashing pc monitor 非常合适,还有对于黑夜和白天的灯光设计是在我意料之外的(可能我的眼睛习惯于 Peep where the sun never rises)
唯一的问题是 narrator is Scottish 我的两位朋友觉得比较难听懂,虽然哪怕只是花£15去 vibe 一下也很不错,但是如果能听懂体验会更好,因为整体还是 verbally pretty heavy. 现在应该还有一些票,伦敦及周边地区有空的友们强推!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可能其实并不存在,整个误解来自仇女主义和性别歧视
https://hachyderm.io/@mekkaokereke/111593613612470544
看到这篇帖子后,去查了一下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维基百科,特别着重看了一下历史相关的内容,才明白当时会认为“这是人质对绑匪产生了感情”,其实根源也是性别歧视和仇女主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ockholm_syndrome
其时,人质被绑匪从Kreditbanken银行绑架走的6天内,警察策划了好几次突击,但组织得非常粗糙,而且各种操作根本不顾人质性命(包括不顾人质性命挑衅绑匪,甚至威胁把人质卷入交火中),相反绑匪反而在拼命把人质推离交火区,在这样的对比之下,绑匪都显得比警察理智多了。人质在发现警察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威胁比绑匪严重多了后,被迫自行与绑匪交涉,并反过来帮助绑匪对付警察。
重获自由后,人质对媒体讲述了发生的事,并为绑匪筹款聘用辩护律师。因为警察的犯罪心理学专家认为“警察做的肯定是正确的”,所以人质会“为绑匪辩护”(注意此处讲述发生的事情在某些人的脑子里被自动替换为了“为绑匪辩护”)肯定是因为“女人(所以说是仇女)在被绑架的几天内因为某种原因爱上了绑匪”。
。。。
。。。
乍看起来挺惊人的但是解释开了后感觉都说得通。无论是警察暴力执法(包括为了杀绑匪先杀人质)还是警方的犯罪学专家仇女都是🙄
还有,中文的维基百科词条完全没有这部分内容🙄🙄🙄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厌女 #性别歧视 #警察暴力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