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泥
@calendar
爻大师 什么时候我不会再自己批判自己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里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作者做了大量实验,认为社交媒体&现在这个世界的极化并不是因为信息茧房和算法回音室,强迫自己去看跟自己想法相反的观点,只会加剧极化。
一个原因是,我们上网本身就是来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的。但是社交网络可能只展现一个人的单一身份面向,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其实是多面的。而社交网络又通过算法,激励用户展示“更极端、更道德化、更部落化”的内容,这样才能获得点赞和关注。
就是说,算法的邪恶不在于它的回音室推送机制(毕竟看1000个小猫和美食视频,不会对人的脑子造成任何损害),而在于它对极端的奖励机制。这就导致了,社交网络上的内容最终被极端内容和极端用户所主导。这种算法激励又反过来让温和的声音消失,制造了沉默的螺旋。
茧中将这种鼓励极端的算法玩到极致的,还得是抖音和小红书,小红书甚至后来居上。
@dianjie 靛劼老师加油!
@dianjie
对我来说大学比高中还要痛苦
所以我可能是想回到高中吧
吗的主要是何伟写得太谐星了把一些很悲惨的观察都写得很搞笑
“高考成绩出了,十八个人里有十七个人都感到失望。莱斯利和我开玩笑说,在美国,每个孩子都是赢家,在中国,每个孩子都是输家”
“达克的悲剧在于,他在高三时迷上了机器人……在老师看来,这孩子还不如去吸食冰毒或者沉迷网络色情”
@dianjie 🐢
https://youtu.be/K7Gm4XT_N9U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或许适合给青定吉力老师看(?)
@shengdanhu 不好意思昨天发嘟嘟的时候在发电!
但是是真的很喜欢iPhone的机身设计!
@Brsu 黑糖生日快乐!
做个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