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锁定问题在体感和摇杆手感不匹配上了,现在体感拉高眼睛会疲劳的很快还容易误操作,体感拉低会觉得不跟手,以前用摇杆的习惯配合不上了……感觉该重打英雄模式适应鱿体,还是换另一个ZR有点不灵的柄打完大润发再说……
@speed 呜哇哇哇哇错师傅——那我先下好,这周还在和大修过的手柄手感搏斗,打完周末大润发来喊你
笔记-关于情绪《心理学讲义》李松蔚
感触比较深的一个片段,关于情绪,这部分主旨简单来说三个方面,接受情绪-练习察觉/表达情绪-失控时如何应对,只看概括好像就是情绪管理那一套,但有趣在第一部分很细致地写了为什么要接受情绪,然后提出把情绪看成自己的朋友——我觉得更准确的表述是,允许自己可以有情绪,或者说不要为自己出现情绪而羞耻。
这感受挺微妙的,其实道理都听过也好像都懂,但真到自己身上总归有些忐忑,但真的看到“你肯定发现哪里不对劲了吧…”的时候,莫名的感受到了“想要有情绪的情绪”被看见了的感觉,很奇妙
笔记,《心理学讲义》李松蔚
虽然名字以及行文方式像导论之类的教科书,但阅读下来更像是市面常见的心理学愈疗类型的书目的集大成者,当然这不意味着本书在专业性质上存在争议,作者作为执业心理咨询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梳理了流派理论庞杂的心理学知识,谈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和理论变迁、心理学中如何认识作为个体的人、如何认识人与他人、前述知识如何应用在生活,囫囵看下来感觉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且具备可信度的。行文是对话式的语气,并且举例都很贴近国内现状和日常生活,相比起国外同类型的书目看起来会更有亲切感,用书里的话说,更容易找到“被看到”和“看到”的感觉。缺点就是这种行文方式导致很多理论的介绍都点到即止,也没有注释或者推荐书目方便读者延伸阅读,对提及到的某个领域感兴趣想多了解一下的话就只能自己搜索了。很喜欢里面对于“焦虑”“问题”“稳态”几个方向的解读,思路很有启发性,这类书籍我觉得比较通病的是会提出很多现象作为“问题”,然后开始探讨怎么解决问题,提出各种方法,但本书首先就解构了“问题”,提出可以想想是什么让问题保持了,是否真的要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解决”,这也是我认为本书更偏向心理愈疗大类的原因,至少在读到的一刻,首先感觉到的是有被安慰到,或者说作者在行文的时候有在考虑着读者这一刻的感受,而不是单纯在读一本教材。
翻了一下之前的存档越发觉得和卷堡八字不合,上次生筋子感觉路人是在二带一,小鱿虽然看起来很努力在打但是手脚都不太协调动作萌萌的,怪可爱的倒是,但这样打完也没觉得太缺蛋或者压力大,卷堡就真是杀又杀得犹豫,贪又贪不明白
阿宅,一款兼具沉默和话痨的电子邻居
—————————————————
关取随性,不必礼貌回fo,不会通过没有发过内容的关注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