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写一篇关于Louise Glück 的名作 “Mock Orange” 的文章,却愕然得知诗人过世的消息。
企鹅为 Louise Glück 出的 1962-2020 年诗集很长时间是我的枕边书,陪我度过身体和心灵最难熬的时期。青春期被厌食症困扰的 Glück 曾主动寻求心理医师的援助,长达几年的高强度心理分析治疗几乎成为她所接受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一部分。她说,这段经历让她能够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投以“局部疏离” 的眼光,并进行习惯性的分析。
这或许解释了她的诗歌里叙述者虽然不断变换 persona(它们有时是花园里自说自话的 wild iris,有时又是侍弄花草神明一般的园丁,有时是古典传说里光辉而传奇的英雄,有时又是陌生场合里局促而失落的普通男女),但是当他们无一例外开始关照自己的 restless 的灵魂的时候,他们听上去像是 Glück 的声音,他们或多或少分有了 Glück 犀利的 insight。
读 Glück 的诗歌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被她的 insight 反复浸染。这种 insight 不是唾手可得的顿悟,如果顿悟指的是被一束具体的光照亮的体验的话;Glück 的 insight 是晨雾般的场域,由已然袒露的诘问和纠葛与无法言明的真相和答案共同构筑的氛围。从她的诗歌国度离开以后,你或许不能马上清点自己的收获,是否又增添了指导生活的装备,但是某种美学的智性的精神的 transformations 却牵引着你一再重访。渐渐地,她改变了你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序列,你不再想单纯获得美或者震撼,转而渴望像她一样成为美和震撼的创造者。
Glück 自己结束了心理治疗,告别的理由是医师让她的世界变得 too well,too whole,以至于她再也无法写作。Glück 意识到,对她自己而言,内心的 restlessness,以及 yearning 是艺术创造的必要条件。她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诗人的生活:
It is a life dignified, I think, by yearning, not made serene by sensations of achievement.
写作者的荣耀并非来自于成就感,而是渴望。正是在这种被自己珍视的渴望中,我们赞美 Glück,愿她的灵魂在持续的渴望中永存。
隔壁lab有个做实验也写码的tech,人很有趣,happy hour伊经常去玩,我也跟伊慢慢熟起来。上次跑伊工位后面的时候被送了一个那种,里面开心外面生气的小猫玩偶,昨天去转转的时候注意到了伊屏幕上游动的鱼。伊说这是水族馆的live cam,干活干不下去了,放这保持san值。
好东西大家一起享用,除了鱼类还有很多水母、企鹅、甚至有海獭!我喜欢大海的孩子们!
https://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animals/live-cams
(这是否也是一种别喂猴子里那种没法互动的笼子。。。)
关于论文对毕业的影响比重:
根据对h的论文可见部分的阅读,很明显能看出这是一个对自己毕业“作品”的辅助说明,从目录中可以看到【油性木板】字眼,所以推测为雕刻系。
而我恰好有一位该日本院校的雕刻master毕业的朋友(为防有人说我信口开河,可以透露该友导师为笠原,已于2021年毕业)
我咨询了对方纯艺的毕业论文内容、以及论文与毕业的关系。
对方表示毕设中占大头的是作品和毕业展,论文只是必须要交的一个补充性的东西,主要围绕自己的作品进行展开,重要的是“作品制作”和“布展”并非事主声称的“不改就毕不了业”
而刚才跟我争论过的人表示在我指出毕设之前,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艺术论文”,还以为h君是“人文学科”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误导性暗示。
我咨询的这位朋友也是ddl之前两天写的论文, 他说教授并不要求多么高的水平,只要文法通顺就行, 他毕业前也有找日本人check,报酬是一顿饭。
我问这是你们这些学生默认的价格吗?他说一般来讲是这样,我想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如果一篇7~8k字的论文修改就要当时汇率的10w 那几乎相当于1个字1rmb了
即使是凭空写作,这样的价格也是很少见的
况且,如果真的改动那么大,那作品是不是也要改?如果要收一个“堪比代写”的价格,那是不是应该首先要承认自己“代写论文”,一起学术不端呢?
为了更加客观,我让朋友给我发几篇该校类似的毕业论文,他直接甩了链接过来,我看了几篇油画/雕刻/版画的目录 大致浏览了一下,基本上是围绕着自己最终做出的【毕业作品】来讲述自己做过的【调查】以及和其他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而kantei贴出来的两个对比来看,这部分框架都是一样的,参考的艺术家【瑛九】 也没有变动,鉴于这类的雕刻作品无法两天迅速改掉 我想我可以理解为最终版本同样是围绕h君原本的作品而做的解释性说明。
这位朋友还特地强调了“设计系还要搞一些客观的调查,纯艺只要自我表达文本通顺就行了”
所以
【这只是作为毕业作品辅助的论文 ,不是学术论文、不是文科生不写就毕不了业的论文】
那么代写人文科论文【唯一的,真正决定毕业的】要多少钱呢? 刚才直接搜的结果是750rmb/1000字
这还是专业人士代写的【美国人文科完全代写】的价格。
所以10w日元7~8k 非专业人士的一篇【艺术系】的【论文修改】真的很贵。
我想教授亲自改也不好意思收10w吧?
关于做模型与改论文的劳动价值:
21小的模型制作,东京居酒屋的服务员时薪也有1500了,就算是按端盘子算也有3w了吧?刚才随便谷歌了一下做模型的打工的时薪是2500~2900一小时,那么就是5w。
我想5w对于有框架的文章的修改也是超值的。
至于为什么我把“做模型”按时薪算而把“代写”用字数算呢?
因为行规如此啊,既然事情发生在日本,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无论是学生模型还是工作室、学校、事务所,所有的【模型制作】都是算时薪的, 而【写字/翻译/改文章】是按字数算的,至于字数的价格,我上面举的北美已经是最高标准了。
更何况调查不用做、参考不用找的艺术论文了
以上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rTdUKMaSbwsjUETTmGaX9?si=nn0CgYfwT1afXXYNx-v3dg
不在場最喜歡的一期,緩解存在危機之良藥,分享給uu
正面连接那篇文章看得我心里非常堵,这根本不是电竞行业独有的现象,女性想要进入男性占比大的行业都会受到冷遇,整个行业都会帮着把女性赶出去,让你“知难而退”。
文章里有一处细节写得令我心底发寒,即使顶尖女选手费尽心思终于进入男队,但依旧得不到公平的辅导指挥,她上不了场练习,别人比赛她坐冷板凳,因为是男教练所以很难拉近距离,和队员没有默契,教练故意不给她解释她不懂的术语,并且反复打压她没天分。这种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太常见了,不教女的、不给女的练习机会,然后指着女性缺乏学习的成果说:女的就是没男的有天赋,差劲到不值得浪费资源培训。
哪怕是在高中,我所知道的消息就有,理科重点班老师会给参加竞赛的男生单独开小灶。这就是结构性歧视,它歧视在就算你挤进了那个男性主导的队伍,展现出来了表面的“平等”,但资源永远不向你倾斜,而你甚至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跟男性一样的待遇,之后在男人们的重复打压下,相信自己就是没天赋、不聪明。而男人们呢,即使能力差得不行,也自信爆棚,从不会有人否定他们的“天赋”。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