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其实这次选的音乐是风风的「優しさ」,他的歌还是很律动的,如果要搭配节奏组织画面的话就有相当大的作画量(但不如说正是因为相当中意这首歌一些节奏的部分=_=所以只好当自己无情的甲方了(什么
比如说开头16个下行的和弦,打算搭配8+2+1共11个画面。然而又感受到,这不到一秒一闪而过的画面,不会让人觉得十分凌乱吗🤔但后来想出了解决方案:不需要画完整的构图,而只画出主要物体的一角,不仅突出了表达重点,还能让视线跟着走,真不错呀!更重要的是,作画量大大降低了,一天画十张也不再是梦 :ablobjoy: (x

显示全部对话

大林宣彦电影《北京的西瓜》 

电影本身讲了一个简单热闹的故事,80年代留日的中国学生十分贫苦,揭不开锅,和蔬果店老板抬杠“你们这里的蔬菜太贵,在中国便宜多了”磨着老板打折,老板拗不过就半价卖蔬菜给他。随着认识了解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想帮忙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最后闹到生意做不下去、家庭面临破裂,仍然倾囊相助,被留日中国人尊称为“父亲”。善举持续几年后,归国的留学生们邀请老板夫妇去北京参加大聚会。

这个故事存在真实的原型,一位乐善好施的蔬果店老板从1981年开始资助中国学生,并于1987年到访北京。然而电影每一幕的时间戳和剧组的实际拍摄的时间是一致的:两方最初相遇于1989年5月,最终的北京大团聚发生在1989年7月;剧情中提到“父亲”已经资助留学生6年之久,并不符合电影的时间线,这是导演在天安门事件导致拍摄中断后的考虑和选择。1989年5月,在日本完成拍摄的剧组在车站送走中方工作人员,约定两周后北京再见,拍摄余下的部分,但没想到一周之后,六四事件发生。

电影怎么办?还能拍下去吗?虽然中方表示可以按原计划在北京进行安全拍摄,但导演认为一方面北京的气氛并不适合拍摄欢乐的场景,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北京拍摄那样的镜头,并不能诚实地尊重事实,于是谢绝了提议。他也没有选择插入纪录片的画外音和屠杀影像来清楚解释没有下半段的原因,因为还是想拍摄成一部剧情片,并不想把观众带离这个美好的故事;取代残酷消息的是37秒长、“因为没有影像而并不能称之为电影”的空白,37=1+9+8+9+6+4,作为纪念。其后的部分以一种奇妙催泪、亦真亦幻、又赤诚得无懈可击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了不破坏大家的观影体验我就不拙劣地具体描述了……前1小时50分钟的我:笑做爸爸梦的中年人,笑样板戏念白,笑北京ness,后25分钟的我:涕泗横流。

影片里很多中国留学生都由真正的中国留学生扮演,导演:学生们真的很穷,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拼命学习,而他们竟然把自己的宝贵时间用来参与这部电影,也是出于想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给中日关系出一份力的心情。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1989年的7月,这些学生们在千叶的海边重聚,对整部电影看下来在现实和虚幻里反复跳跃的观众来说,最毋庸置疑真切的就是这些年轻人边流泪边唱的歌。

此外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最热闹的日本电影,许多其乐融融的嘈杂聚会场景,所有人同时喜气洋洋地开口,讲不同的语言,连说带唱,调度和收音都很讲究:就是要塞满镜头,就是要叽叽喳喳。导演想传达的、主角夫妇最后反复提及的幸福快乐,可以说是完全传递出来了。不仅是在今天的世界,回望几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像这部电影中这样单纯无私、天真烂漫的情绪能够存在的时代和角落恐怕也没有多少。人类宝贵的梦。

这部片的资源似乎很稀缺,我并没有找到在线的中字版本,附上我观看的英字在线资源地址:archive.org/details/beijing.-w
大林宣彦导演谈《北京的西瓜》:
youtube.com/watch?v=tAqilig-2h

顺便提醒一下大家如果感觉看首页的信息感觉愤怒或者其它情绪不断积累到达了看到一点点相关信息就会情绪激动,难以抑制地想要攻击对方或者自我攻击,乃至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头晕,恶心,想吐,心悸等等,那是你被trigger到了请尽快想办法远离trigger源例如关键词屏蔽屏蔽用户干脆远离社交媒体乃至告诉你的朋友们你非常不想讨论这个令你严重不适的话题。保护你的精神状态是没有错的甚至是可以放在第一位的。

显示全部对话

怎么回事体感上只是两天没空上线而已,怎么已经攒了五个晚上没登录了 :kirby_xinsui:

我觉得我的文件收纳上的问题其实是每次我要整理的时候就情不自禁想一醉解千愁!结果整理文件已经和酗酒欲望有条件反射般的联系了…… :acnh_gaston:

最近几次和视障咨询的见面让我深刻认识到什么叫all behavior is communication。弟弟和老师在zoom见面,他自然想抢ipad过去玩。我自然是要跟他谈条件加恐吓(consequences)。但是老师从来不做这两件事,他做的两件事是,第一,课程设计符合弟弟兴趣,用各种方法帮助他参与课程,第二,和弟弟一起分析为什么他会有不当行为。他的意思是,如果材料太难或者没有意思,弟弟就不能access就会觉得无聊于是就想抢ipad玩。他利用弟弟犯浑的时候教他识别自己的视觉疲劳,给他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供他方法用其他的感官路径获取信息,帮助他分析自己的行为让他意识到他的胡闹是逃避行为,逃避是因为视觉疲劳和材料太难,于是教他解决视觉疲劳的方法。
弟弟再怎么闹,这一个过程下来也是有很多收获,肯定比我们习惯的谈条件和恐吓要有用的多。
我觉得这也像是有罪定论和无罪定论。他们认为孩子天生是想学习的,不学是因为有障碍,要去除障碍。我们的文化是孩子天生是贪玩不想学习的,不学习就要治孩子。
效果是什么呢。上一次弟弟明白自己的视觉电量是25%,但是通过足够吸引他的课程内容和多种感官途径,他学完了那日的内容。今天的内容没有学完,但是在没有引起双方情绪冲突的情况下,还是学了一部分,并且根据他的兴趣,学了一些课程设计外的东西,也进一步学习认识他自己的视觉疲劳。都是有益的学习。相比之下“管纪律”是非凡没有效率的一件事。

看到独立游戏奖,好多游戏没听过但似乎不错可以搜搜!
本年度 BIG Festival Awards 获奖名单如下:

年度游戏:《巴别塔圣歌》(Chants of Sennaar)
最佳拉丁美洲游戏:《Arranger: A Role-Puzzling Adventure》
最佳巴西游戏:《莫莫多拉:月下告别》(Momodora: Moonlit Farewell)
最佳休闲游戏:《站点连连》(Station to Station)
最佳音效:《田园记》(Dordogne)
最佳美术:《哈罗德·哈利巴》(Harold Halibut)
最佳多人游戏:《无敌水豚》(Extremely Powerful Capybaras)
最佳叙事:《Once Upon a Jester》
最佳 XR/VR 游戏:《Sky Climb》
最佳玩法:《超自然车旅》(Pacific Drive)
最佳移动端游戏:《万物皆可赛车》(What The Car?)
最佳创新:《Cryptmaster》
最佳提案:《Dark Crown》

哈哈哈今天出门坐公交,公交车被前面的小汽车堵了,可爱司机开始同时挥动双手对前面比划shoo shoo赶鸟动作…… :acnh_eugene: 当然也是因为我只是个路过看乐子的人不是被比划的那个所以觉得可爱 :blackcat_han:

醒来的好消息!原来只是过敏没有被感冒发烧连击送走真是太好了! :acnh_gaston: (特长是过敏并疑神疑鬼 :blackcat_han:

显示全部对话

原著漫画感觉只有心碎少了那么一点点一大点纯纯机狗爱,开篇就躺海滩了然后非常自然的点题萝卜梦……像是快进了十六倍速的故事! :acnh_gaston: 当然体裁不同完全可以理解……可是动画真的好萌……
鸭子的角色设计也是好正常的一个……一群鸭子……不过狗不高兴的时候还是那么可爱!呜呜……狗啊! :douni_ku:

显示全部对话

今天也是分不清我到底是过敏还是感冒了!只希望明天醒来能呼吸正常一点 :douni_ku:

看汪汪梦里人的原著漫画,感觉原作的狗看起来好像鼹鼠……缺少一种圆头圆脑的魅力…… :kirby_xinsui:

学到了一些说不定非射击领域也能用的上的技巧:

1.射击时身体不是紧绷的。而是恰恰相反,需要放松。因为紧绷的时候,很多小的震动和肌肉变化都会传导到枪上。吸气的时候胸腔的紧绷会把心跳带来的微小扰动传导到枪上,所以现在大家普遍是呼气之后击发。

2.在放松的前提下,对身体施加越多限制,稳定性越好。站姿跪姿卧姿的诸多设计要点都是在努力排除肌肉的影响。如果需要费力举着枪保持姿势,说明有地方做错了。

3.举枪瞄准时不要去瞄准目标。先用身体最自然,最舒适的方向去瞄就好了。有必要甚至可以闭眼瞄准再睁眼,来排除靶子的影响。然后再调整自己的整体身体朝向而非某块肌肉去瞄准靶心。要杜绝意识对身体姿态的影响,而努力学会去相信潜意识。

4.击发时对扳机的用力会导致枪口向非惯用手方向偏移。所以用力要缓慢均匀,瞄准之后慢慢勾扳机,不要去想击发的事情,只管瞄准和勾扳机,击发部分让枪去操心。

显示全部对话

活尸化小故事 

昨天状态不好但不想连着几周拒绝朋友最后还是一块去外面了,头晕得很而且本来也很累……因为没有打算和那群人分享自己的健康状态,不想要面对健全人为什么这为什么那的质问,搞得他们好像有权利知道有权利提问一样,问完还要提一些蠢得不行的建议和想法就好像自己因为运气好没事是多大本事一样,所以masking也变成一种习惯。
实际上也确实在出发时聊天的时候时候提了一嘴当时有点反胃,这还没讲多少呢,就有人开始问为什么,我说属于药物适应不良,对面又问什么药啊为什么吃药为什么有不良反应呀,当时心想你不是医生也不是保险公司问这么多个人隐私来干啥呢,就回答说是医生开的药很合法的不用担心把话题岔开了。想想这对话确实挺符合我和健全朋友聊健康话题的一个缩影……聊别的都还挺正常的,但稍微提到一点健康隐私方面的问题就好像人之间的边界感模糊了一点,又或者这种边界本身也不分明,只是刚好已经擦过自己神经上有点敏感的界线的时候,对方的探索精神上的惯性总是显然还没有开始衰减。
前面这些算是前情提要当然也可以是无关紧要的小桥段,不过外出的时候有件小事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恐怖。朋友让我去停在不远处的车上拿东西,差不多两三百米,反正不远,但是走到一半我就觉得人要晕过去了,满脑子都是好晕好累好难受,我得假装走得正常点,但又在考虑到万一摔了怎么缓冲一下别把人摔得更糟糕了。就这么走了理论上不到两分钟的路,到了车上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来拿什么的了……理智上知道那段路不远,可体感上就是被那几百米折磨到快不省人事以至于大脑空白。站在车边上就想到这么个桥段我还是几年前在一个关于疾病的回忆录里看到过,虽然当时也觉得很能共鸣这种疲惫,甚至印象深到现在还记得,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多少还是觉得可怕啦。毕竟人家确诊的症状比我的严重多了那边是terminal illness的状况……我才哪到哪啊!
很遗憾呢我没有那个回忆录里的当事人那么诚实,没好意思和别人直说你刚刚的话我因为走路太累全忘了,因为一直在masking要突然提出有这么个状态听着也有些唐突。就灵机一动给朋友打了个电话问那个东西放哪了找不着,我虽然不直接问那是什么但是套话找点线索说不定就想起来至少或者直接找着了呢。
然后边打电话朋友就边走过来了,呃因为这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说除了当时要拿的东西再顺便拿点别的。就由朋友开始找东西,旧问题就被新问题解决了。朋友一下子就找到了说哈哈一开始怎么没看到呢,我说我没找对地方,没好意思说一开始看到了但忘了这是要找的东西。不过想起这件事来一边觉得有点好笑,为了掩盖问题多少有点不择手段,一边也有点微妙的刺痛,为什么只是不想要解释太多就得这么费劲掩饰自己呢 :cdko_sleepy:

画画有线头只能说明那是我亲手画的

显示更早内容
Monado

Monado 是一个以任天堂为主、面向全平台游戏的、非营利性的中文向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一切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日常、心得、感想、同人等;当然,吐槽自己的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请在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的使用。 镜像加速节点: monado.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