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流中文社群讨论JK罗琳和反跨议题对我非常创伤,最让我应激的实际上并不是跨性别议题,而是一旦严肃地讨论JK罗琳、厘清简体中文社区对跨性别群体或处于无知或出于恶意的歧视和仇恨中包含了多少虚假信念,我就必须讨论中国的政治参与现状,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的生存现状。JK罗琳最被误解的地方不是她个人的品行(在政治议题上把全部聚光灯引向意见领袖的个人品质很可能会模糊矛盾的严肃性,模糊社会的责任,变成中庸又谁也不得罪的人性故事),而是简体中文网络完全不熟悉JK罗琳是如何借助跨性别议题参与右翼意识形态的宣传,成为这一更大政治矛盾的传声筒。简体中文网络也不熟悉政治参与如何落实为具体的政策,近些年以JK罗琳为例的意见领袖如何影响地方政策、国家政策、干预选举。大陆的民众也完全不了解所谓的政治正确,即多样性、包容性、平等性方面的政策法规如何落实成具体的公共服务,例如无障碍厕所,例如就业保障,针对职场性骚扰的防治措施,这其中需要怎样的专业人士、机构、规定、设备。但反而是因为政治参与被剥夺而对具体保障失去想象的民众,按照议论文式的逻辑推理想象,忽略真实存在的性少数体验,编出稻草人来打倒,将身份平等化政治实践和政治讨论视作“空想主义”。如果我要认真讨论JK罗琳,我绝不会从创作者和改编作品演员的人情债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去驳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中式文化情结,和看到违背纲常者被反批的儒家爽感,尽管这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且有趣的话题。我更想聊的是JK罗琳和查理科克同为右翼意见领袖结合流行文化、社交媒体的政治宣传方式,右翼政治宣传在新的传媒时代的变迁;同时具有反跨和女权意识认同的人如何在这两套意识形态间进行内在和对外的negotiate,回避其中自相矛盾之处;英国的跨性别群体在获得gender affirmative support的过程中要经历怎么样的医疗、社交、行政、法律阻碍;JK罗琳促进的反跨政策实施如何改变着跨性别者和顺性别女性的生活体验。但是这些都意味着对我来说更沉痛更不可说的讨论前提:公民对政治有参与权,政治讨论不只是奇葩说辩论、社交媒体吵架、师徒拌嘴,右翼意识形态抬头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世界,但受到间接影响的中国民众依然用一种撒娇的,缺少政治权利的角度理解它。
@dachashao 俺不中了! 燥候该头像的正主出现
宇宙太广阔了,每天洗澡的时候我都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