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当
大半生?你才多少岁啊?还是说是去世前的大半生
啊原来医生是娃娃
看完序章的人都才不到三分之一,看着每章读完的人数逐渐减少感觉很奇妙。。
医生好帅好喜欢……
有一段背景音里一直有电话嘟嘟声,过了一会儿又没了
确实很早就有端倪了,医生说诊所就在咖啡店附近,但佐知子吃饭肯定不会特意去公司很远的地方,所以这里就能多少感觉医生和佐知子是一体的…
海床爱好者不看
@Chocornetto
w其实我一开始就猜到你肯定不会喜欢海床,即使如此还是想看你打,因为你是一个完全令我无法理解而我又因为生活距离不得不接触的人(
我知道你不会喜欢这种非纯粹悬疑&某些方面缺乏现实感的故事,但你的画基本又集合了所有你常常批判的那些要素:无法自圆其说的设定、意味不明的表达、如果不能沉浸在氛围里就完全感受不到魅力的完成度,看上去根本没考虑过观者能否看懂也不打算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我想知道你究竟为什么选择画画呢,想要画什么样的画呢
但是你在详细观察周围人一举一动、尽可能去搜集别人的信息、遇到问题喜欢马上提问来寻求一个标准答案的同时,又非常喜欢理所当然地保持沉默和拒绝表达,这一切都让我非常困惑并且害怕
所以下次再找到这样估计你不会喜欢的作品我还会再看你打
海床爱好者不看
不算发呆和挂机时间,大概26h读完,快结束时读得比较快
前期悬疑感很浓比较吸引人,旅行和同居日常也很让人羡慕,有一些同感的段落有截图
但是丧偶文学不只是这样吧
工具化的重病,没有具体的病名和症状,回忆怎么会只有光鲜的呢,那些在医院陪护的辛劳以及接回家后看着对方一天比一天更接近死亡的绝望,如果这些琐碎又折磨人的油盐酱醋茶只是几笔带过,前面的儚い美好时光就显得很浮于空中,回忆杀确实是有效果的但因为疾病的设定很单薄,阴阳两隔的悲恸至少我就没太能感受到
也没太能共情占了至少一半篇幅的空想世界,除非人格化了但就算这样对方的幻影也仅是生者带着强烈主观意识的お人形遊び,且另外几个人约等于自己的分身,好吧这么一说确实有种空虚感了,正如原文“一个为了延续她的生命而慢慢消亡的世界”,但可能因为后期开始没太被打动到所以不是很能沉浸地感受主角的心情和选择
打着打着确实有想到素晴日,这种哲学思辨大作我已经有点敬而远之了,还好这部并没有那么掉书袋
中文翻译注意到几处错译的地方甚至有完全译反的,比如二十代後半翻译成二十出头,哪怕结合上下文都能看出没译对的那种
美术和音乐风格确实还是很有味道的,音乐选得都很合适,也很喜欢标题画面的水下气泡音,但角色立绘总是会画贴身下半身穿着,不管是浴巾还是裙子都会有很明显的Y字形,谁穿裙子夹在大腿里啊……以及通关后tips最后新增的沙滩烤肉部分的作用在我看来和炼金的所谓泳装福利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