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之前推荐过了但是还想单独推荐一下这个Densle(男)最近完成的小故事 RESET,作者Densle以动森为原型制作了很多从另一个视角看动森的动画。
RESET这个故事讲的是现实世界里的某个玩家(面具男)并不care游戏里的角色,经常虐待小动物,随便根据自己的喜好删除小岛数据,清空所有的居民。狸克在最后几分钟保留住了伊丽莎白的记忆。并在虚拟与现实的间隙中找到了可以存留的空间。
后来他联系到了新岛屿上的伊丽莎白,把她送到了面具男现在的小岛上,展开报复。
虽然是3D动画但是整个制作基本是电影水准,无论是镜头还是故事叙述都超级超级棒!这竟然是免费就能看到的东西🥺🥺
【观看地址】
reset上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hHKy5XZVw&ab_channel=Densle
reset下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CAGPQO4L4&ab_channel=Densle
在路上想到的事
今天出门的时候还看到了云雾后面的建筑慢慢显露的样子,感觉到了慢慢变成晴天的下午,跑的时候忍不住停下来拍照了,是很不专心啦但也很不忍心错过!想起来以前和一个朋友出门也是类似的场景,想要拍照但那个朋友却说云雾散开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站在地上一边发呆一边看云超高速的散开其实也是很需要运气的呀!看到呼啦呼啦的云聚聚散散时雀跃心情被小小的打击了一下,所有那个时候的我有点不爽,但是最近遇到另一件事让我突然对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最近上了个音乐课,跟老师很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没有最喜欢的艺术家,也许是每次听歌都很不专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大家都很好听,好听到听花了眼也完全选不出来最喜欢的艺术家(?)。总之就是很羞愧啦!但老师说没有关系,大家都有和音乐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关系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想要改变也没问题,总之是很灵活的(原话完全没记住,反正大意是这样啦。)虽然老师只是很普通地鼓励学生,但意识到这点之后对很多事情也可以用更放松的角度去看待了。就好像大家和电影、和文字也有不一样的关系,怀抱着放松的心情和研究的心情去看怎样都没有对错之分,自己也不想成为对这样的事进行价值判断的人,而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关系也没问题。同样大家和自然环境和周边事物也有不一样的关系,有喜欢看风景的人也有完全不想去在意云散开时的流动感的人,有会去在意路边小鸟的尸体的人也有完全留意不到那样的景象的人,想起老师的鼓励就能对平时的自己和周围的人更加包容,也因此能跨越更多对自己的批判去尝试不同的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跑步停下来拍照的时候想到了这些,也因此对之前和朋友之间小小的不愉快多了一点释怀,希望能在其他的事情中也多一些这样的心情…… ![]()
也许会变成一个啪嗒啪嗒跑步串
今天也去了!很开心,而且是在白天的范畴去的,有不少遛狗和散步的人,是克服外出焦虑的一小步也是克服外出焦虑的一大步呢!(。)感觉这次更能感觉到自己的重心了!跑一样的内容也更轻松了一些,最重要的大概是更喜欢跑步的感觉了! 
 只是循序渐进地开始跑跑走走果然没有以前体育课上那种吓人和不舒服的感觉了,真的很谢谢分享这个方法的那位鲸鱼象友(对不起其实不知道怎么称呼 ![]()
这一篇是关于跨男和非二元的的,如果你对跨男和非二元的困境并不了解,可以看这篇。
「海仔是跨男,也是聋人。每次出外,他的背包里都放了一个透明A4文件夹,里面是所有可以证明他是跨性别的文件:医生、医管局、入境处发出的证明书,叠在一起厚几厘米。这习惯持续了2至3年,纸张的边沿被磨得皱起来,文件夹下方的接口位也破掉了,勉强夹着那些纸张。
他之所以这样大费周章,全因为证件无法证明自己。
最日常的例子,是坐地铁的时候。海仔持有残疾人士八达通,乘车会有折扣,所以每当拍卡出闸入闸时,拍卡系统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若有当值职员守在闸机,便多数往他冲过来,截停他,把他拉到一旁,着他出示八通达。八通达上相片那个人,是多年前的海仔,头发留长在耳垂下,不像现时短头发、两侧铲青,也没有胡须。
“真是你来的?”职员问。
“真是我来的。”海仔回应,心想:“我做错了甚么?”
海仔见状,便拿出残疾人士登记证,但样子和现在仍有出入。
“你是不是拿了朋友的证?两张都不是你来的,是不是?”职员再问。
“这真是我来的。”海仔又重申。
海仔拿出身分证,样子和现在总算接近,但上面写着“女”。情况就变得更复杂了。
为了让别人相信他没有冒用证件,海仔便掏出所有与他性别有关的证明文件,“一张搞不定,就给他下一张;一张搞不定,就再给他另一张。”
扰攘一轮,职员见他麻烦,才放他走。有时上班时间被截停,海仔上班就容易迟到,甚至试过迟到15分钟,老板有时能体谅,但有时也会责怪海仔——老板仍是理解不了这是跨性别的困扰。」
https://telegra.ph/是她他还是Gender-X一张证明不到跨性别人士身分的香港身分证---端传媒---最新-03-24-3
@nurofen 想看看图片原帖说的是什么。不过“因对女性伙伴关系的渴望,而创造出耽美”这句话,至少我个人创作角度是有不同体验的。
我之前跟文案同事、晋江作者交流过类似的问题,有时候选择写/看耽美,是因为可以关注人物及其行为本身,而不需要过多解释“ta为什么能这样做”。以武侠文为例,写一个男性侠客坐在酒店里,读者会想:他年纪多大、武功如何、什么门派背景,接下来是约人一起喝酒还是约人打架……而如果换成一名女性坐在酒店里,那么一定要提“酒店里竟坐了位女子,所有人目光都明里暗里打量她”——因为绕不开“女性怎么能坐在酒店里”这重社会潜意识。所以写女性角色活动,往往写得很“累”,也更容易让读者觉得“失真”,除非作者确实有精力兼笔力去写这背后的沉重现实,诸如那不勒斯四部曲。而耽美小说定位是“轻”的,女作者可能只是为了更轻盈、放飞、专注写一对情爱关系而选择用男男当自己的提线木偶。再比如性癖意义上的师生题材,bg就很容易联系到现实性侵、权力不平等,gl又不免变成另一种引起凝视的“奇观”(古墓派),反而写男男能让女性受众的欲望比较安全地释放。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