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上头,一顿乱打,碰到出块运气好,总算是是乱拳打死了老教练。还是必须感谢
@Brsu 提供的教学,虽然完全没学会但还是开拓了思路 :kirby_hen:

要完成两个TSD就不能KO对手,要KO对手就不能完成两个TSD。还不许我先KO然后慢慢TSD!!!只能怪我学艺不精

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谈谈共存的逻辑》(个人感觉很客观了,现已被和谐) 

这是一篇很大几率会被删除的文章。

但我相信,一如既往,时间会给出证明,正如这几年我的每一篇文章,被保留的和被删除的。

先问读者一个问题,你讨厌不讨厌蟑螂,蚊子,老鼠,苍蝇。

我是很讨厌这些的,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讨厌这些生物。

我们灭绝他们好不好?

仅仅蚊子,据一些科学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蚊虫相关疾病传播死亡,全球高达70万人。

但以现在人类的能力,手段,灭绝蚊子是个极度艰难的任务,如果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在局部,比如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县,完全灭蚊可以不可以,我认为是可以的,但会有决策者选择这样的方案么,至少目前不会,为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决策判断的问题,不惜一切代价,短期实现局部灭蚊,需要付出怎样的成本,以及如何持续有效维持,如果无法持续有效维持,这些成本的付出是否值得。

你说,人命大于天,成本不用吝惜。要不,咱先把烟都禁了?还有,机动车是不是也该禁掉,或者全部强制降速到时速30公里以内?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也很惊人啊。

这些都是一点,决策需要考虑成本,收益,以及可维持性。

在相当的时间内,人类也许都将要与蚊虫,蟑螂,苍蝇,老鼠共存,不是我们不想消灭他们,也不是我们放任他们,而是我们承认一个事实,灭绝他们超出了当前的能力,就算是局部灭绝,其成本完全无法承担。

未来随着科学进步,也许真的有一天可以实现,那么核心前提是,科学进步让做这件事的成本变得十分可控。

历史上我们有轰轰烈烈的除四害的,但事实证明,是达不到决策者的理想预期的。

但是,我们说,无法灭绝蚊虫,无法灭绝老鼠,蟑螂,是不是就放纵他们,当然不是,我们还会有灭蚊灯,有政府组织的灭蚊活动,有蟑螂药,有灭鼠活动,有定期的家庭除虫。这一切都是在可控成本下,控制其规模和影响范围。人类其实从来没有放任过对害虫的防治。

以上比喻,带来两个结论。

第一、所谓共存的本质,是承认当前的技术能力,成本,无法实现对目标的灭绝行为。是对现实问题困境的确认,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第二,所谓共存,不是放任,不是躺平!而是在可控成本下,将目标危害和影响范围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只有认识到这两点,这个话题才有继续探讨的空间。

国内舆论有个特别操蛋的地方,对不起我飚了脏字,觉得西方躺平了,不负责了,坦白说有些国家的防疫确实做的不够好,有些西方国家政府确实有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事实,但如果你认为只要谈到共存,就是放任,就是躺平,我只能说,你的信息渠道,你的世界认知,彻底陷入了茧房。

以英国为例,英国是疫苗接种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是疫苗普及率最高的西方国家之一,英国的超高疫苗接种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政府用了相当的力量去推动的。

阿联酋,土豪国,不差钱,在疫苗采购和接种上也是非常不遗余力。

新加坡类似阿联酋,当然,类似阿联酋,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技术能力和研发实力肯定不能和中美英日这样的国家相提并论,缺乏自研手段,缺乏自主产能,请问应该怎么办,在世界各大主流药厂,包括中国药厂在内,都在测试疫苗,还没有达到发布标准的时候,新加坡和阿联酋就几乎统统下了订单,交了预付金,知道这些政府多拼了么,就是不知道疫苗成败,不知道疫苗效果,先统统下单,抢购份额,然后看谁的产品先发布,谁的产品有效果,立即快速普及推动。那如果采购的疫苗失败了怎么办,自认损失,还能怎么办,人家下的是盲注。

你觉得这样的政府行为叫做躺平么?

后来中国台湾地区民众声讨台湾地区领导人,说为什么新加坡老百姓有疫苗,台湾就要等,才爆出来这样的一段经历,因为新加坡是下盲注抢的份额。而台湾等看到明牌的时候,就要排队等了。

那么继续以新加坡为例,不好意思,因为这个我熟。

我们捋一下时间线

2020年疫情刚刚发起的时候,新加坡有一定的决策失误,这是新加坡政府承认的,就是封城不够及时,对外部的阻断不够迅速。是的,在那个时间点,中国是优等生,虽然在武汉早期存在一定混乱,但总体的雷霆手段,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因为那时候,既没有足够的保护策略,同时也存在清零的可能性,在那样的背景下,雷厉风行是正确的决策。

但新加坡很快也进入了非常严格的封锁策略(相对于西方世界而言),并且几乎实现了清零。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几乎实现清零,甚至保持相当时间的本土清零。泰国一度表现的优越的让人不可思议。

然而即便在新加坡执行严格封锁策略的时候,政府的表态是,不排除失控后走向共存的可能性。

当时很多人是觉得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明明看到曙光就在眼前。

一方面,政府真的努力去实现清零,另一方面,政府也会强调说,如果未来出现失控的情况,共存也是一种选择。

后来先后爆出来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多种变种,病毒传播性越来越强。

很多优等生纷纷沦陷,但同时,疫苗接种也开始如火如荼的全面铺开。

那么问题来了,疫苗能不能扑灭疫情?

很失望,确实不能,但疫苗对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上,确是很容易被证明的。

为什么有些西方国家死亡率高,以及前段时间为什么香港的数字不好看。

反智主义啊,很多人,特别是固执的老年人坚决不打疫苗,还宣扬一些混淆视听的观点,误导公众。

2021年,人民日报有篇署名钟声的社论,抨击美国政府在疫情面前,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是不负责任的体现,这篇文章振聋发聩,值得重新学习。

当疫情变得越发不可控,而疫苗逐渐显露价值的时候,不同政体的决策者开始重新检讨政策,核心其实就是两点,清零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共存的代价到底是多大。

2021年中,新加坡政府发言,决定转向,从清零走向共存。

是的,2021年中就发布了走向共存的目标,但是不是政府立即就放开不管了,并没有,定下目标之后,政府的管控策略依然严格,并且根据医疗资源占用情况,一直在动态调整,被戏称为“仰卧起坐”式防疫,时紧时松,但总体上,依然是维持着相当高的控制力,在2020年到202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新加坡的政府控制的力度和民众的自由度,其实是严于中国的绝大部分区域的。比如说,在过去两年的时间范围内,新加坡所有场合必须带口罩,有相当长时间禁止堂食,大部分时间禁止五人以上堂食。非必要商业服务关闭了很久,夜场酒吧长期处于停业状态。并且绝大部分室内场合必须要求有疫苗接种记录才可以出入(通过本地的tracetogether软件跟踪,至今这一条依然在执行)。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 软件,非常类似中国的健康码,但不同的是,他们关注的重心是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有效性,比如说,接种完两针后超过一定时间,依然会失效,需要打加强针才会恢复有效性。所以在新加坡,直到今天,没有完整疫苗接种记录,几乎无法进出任何商业设施和办公楼宇。

这一段,我特意要强调一句。

对新加坡政府而言,共存只是确认一个目标,而路线图需要根据实际的医疗资源占用率,传播率,重症及死亡率,动态调整。

所以,你还认为这是躺平的表现么?

前几天,所谓新加坡彻底放开,其实并不是,比如前面提到的疫苗限制依然存在,目前室内仍然要求必须佩戴口罩。只是宽松度超过了过去两年的任何时刻而已。同时,对完成合规疫苗接种的外国游客和从业者,实现了彻底开放。

新加坡的防控一直属于弹性策略,什么是弹性,比如说,什么业务可以开店,什么不可以。比如说,是否允许堂食,以及一桌允许最多几人堂食;比如说,社交聚集活动的限制,一些游乐场所的开启与关闭等等。这些弹性策略的背后,对应的病毒的传播率,和医疗资源的占用率。(但新加坡的弹性有几个底线,基本的餐饮服务,基本的生活及日用品超市,基本的出行服务,必要的其他病症医疗服务,从来没有中断过)

那么说到底,核心思想就是两条线,第一靠疫苗接种率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第二靠封控策略降低传播率,从而降低医疗资源占用率。

早期,新加坡和中国一样,追踪所有案例的密接轨迹,以及隔离所有阳性甚至疑似病例。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开始要求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居家隔离,没有居家隔离环境的可以去社区隔离方舱(实话说,条件非常不咋地,所以本地人大多选择居家隔离),同时引入自测试剂,不再要求必须去医院确诊,可以通过自测确诊并选择居家隔离。办公场合也要求企业积极开展全员自测,这样也就极大降低了医疗资源的压力。

当然,最大的变数还是奥密克戎,奥密克戎传播后,虽然传播数直线上升,但重症率直线下降,icu占用率迅速下跌。这才有后续更大放开动作的策略出台。

下面,解答几个问题。

第一,很多国人会说,如果中国放开,医疗资源会严重供不应求,会出现几亿的感染,以及数百万的死亡,这是无法忍受的代价。

其一,这个预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是针对一个前提,就是躺平式放开,说共存就开始不管不顾,那确实有较大几率导致这个局面。

但前面提到了,确立目标之后,是选择路线图,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医疗资源充分的试点区域去评估数据,重点照顾高危人群,重点强化疫苗普及率,并引入充分的有效药物作为补充。(辉瑞的药物是有效的,已经被证明),在个别地区,逐步弹性调整策略,分析一下效果,然后再根据实测数据逐步放开更多符合条件的地区,一步步推进,这是一个合理的逻辑,而不是说,今天我们讲共存,明天全国人民放飞自我。

给出路线图,是给予人民以希望,因为无休止的动态管控,让商业变得不可预期,投资变得不可预期,生活也变得不可预期。其成本是极为巨大的,并且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负面后果。

其二,如果我们把大量资源投入到轻症,无症状的患者身上,自然医疗资源永远都不够用。那么释放相关的资源后,也许事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这两天新加坡的卫生部长坦白,他们预测出现了一些错误,什么错误呢,他们以为这次选择适度放开后,会带来一波疫情反弹,但没想到,现实比预测要好,数据没有反弹,持续平稳下降。

其三,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死亡率,主要是反智主义的盛行,只要坚持科学,强化科学防疫,其实病情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新加坡身边小伙伴很多人都中招了,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人秀两道杠,甚至他们的父母中招了,他们都不会惊慌,非常自然,稍微休养几天,然后继续一起吃吃喝喝。现在新加坡的朋友圈看到好友中招,连安慰都没有了,只剩调侃了。

是的,必须承认,在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肆虐的时候,还是有相当危险的,武汉封城的大策略依然是正确的。但现在真的不一样了,有疫苗,有药物,而且病毒威力还减弱了,考题变了,不能只用一种解题思路,解答所有考题。

第二个问题,很多人说,海外疫情控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有很多额外死亡率,有很大的瞒报,而且有新的变种,现在的放纵,未来一定是灾难。

先说第一个逻辑,各国政府不约而同选择了相似的策略,是因为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士谏言,以及评估。如果你觉得漂亮国的领导很傻,很无脑,或许你是对的。但如果你觉得几乎所有国家的领导和政府都无脑,是不是有点过于那啥了呢。

当然,海外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声音,科学界也会有不同声音,这很正常,别人的负面评价,就变成了我们的正面反馈,但你有没有看看人家的正面评价呢?这不还是基于立场选择么。

所有政府的官方数据都不信,只相信一些第三方的其他可能存在关联数据,你觉得这样就显得自己聪明了?

再说第三个逻辑,额外死亡率是怎么来的,是医疗系统挤兑造成的,前面提到了,避免医疗系统挤兑,是不是只有清零才能做到,而上海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为了清零,延误治疗的案例已经很多了,适得其反有没有。

我看了新加坡的额外死亡率情况,额外死亡率,死于呼吸道相关疾病的,其实少于以往,但死于心血管和其他疾病的,确实变多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封控时期,很多手术和治疗被延期了,是的,基本医疗服务没有停,但是确实还是造成了相当的延期,造成了一些收治困难的情况,如果不承认,是不客观的。但问题是什么,这个因素到底是疫情严重造成的,还是封控严格造成的?仔细想想,二者因素都有吧。

而且,这个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除了延误治疗,封控带来的抑郁也是重大的杀手,对老年人来说,抑郁会极大降低健康度,从而让各种身体隐患变得严重,甚至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恶化。

在新加坡封控最严格的时期,也出现过一些悲剧事件,包括跳楼自杀,以及无动机,无犯罪背景的人随机杀人的恶行案件,都是跟抑郁有关,跟封控措施多少也有一定的关联。

再说第四个逻辑,海外那些抨击他们当地政府,拿出他们认为合理的数据,指责政府放松管制失职的那些人,也就是我们很多人所看到的,所引用的正面反馈,他们的诉求是什么,是停止社会正常活动全部静态管理么?可能么?他们抨击政府,说到底也就是一个管控尺度的问题,比如政府是不是应该坚持戴口罩,应该减少社群聚集,应该对跨境人员流动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你把那些严厉批判英国政府,美国政府的外国科学工作者,放到4月的上海待半个月,他们会觉得这是他们追求的正面典范么?

下面,说说医疗资源的话题。

我看有人分享,上海有1000多台ICU,感觉不多,你们猜猜新加坡有多少。

目前是350台左右,当然,按人均来算,比上海还是略高一些,但如果我们看疫情大爆发之前,其实新加坡只有100台左右的ICU,只有100台多一点,因为疫情爆发,紧急扩容,才到了350台左右。

那么新冠肺炎患者占用率最高的时候,是delta变种风暴的时候,当时扩容还没到位,一度占用了大几十台的样子。达到了新加坡icu总数的70%以上,这是风险最大的时候,但现在是多少,十几台。

中国的防控策略完美避开了delta风暴的侵袭,这是我们的成就,不用谦虚,是很棒的成就。

但现在,如果还按照当时的思路,可能就有点,怎么说呢,用力过猛了。

最后,病毒有没有可能继续变种,变得更可怕,更具有伤害力。

如果讲可能性,确实有这个可能。

但包括流感病毒在内,任何病毒都有这个可能。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代价可控的情况下,尽量努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如果说,靠中国一己之力,彻底扭转这个可能。

你觉得,做的到么。

而真要到了那一天,到底是谁更危险呢?是有过免疫力的,还是没有的?

至于后遗症一说,是的,存在一些后遗症严重的案例,这个总会有的。我以前做鼻炎手术,术后也还有好几年丧失嗅觉呢。

全球已经几亿人感染过了,甚至超过10亿人感染过了,看看nba那些球星,多少人得过了。欧美政要,多少人得过了。你觉得他们都完蛋了,都不如你了?

不惜一切代价,听上去很热血。

不惜一切代价,我们每个人都是代价。

不放留言,爱谁谁去。

在机兵的驾驶舱中,驾驶员会变得一丝不挂。
QT: mona.do/@ZeldaNo1/108134149690

任天堂世锦赛J :splat_gold_fish:  
神谷盛治亲自绘制的 :icon_ps: 特典壁纸, :icon_ns: 玩家也不用羡慕啦! #十三机兵防卫圈

打完了体验版的我,一个个对照人物表才认出来特典文件夹和发售贺图上面是谁。
而我媳妇,看了一遍人物表,一秒就认出她俩是谁了 :o_orz_cry:
QT: mona.do/@ZeldaNo1/108129682557

任天堂世锦赛J :splat_gold_fish:  
想想还是冲了带文件夹的特典版,估计这周末吃现的概率不大,反正都得下周玩了,那就挑个价格合适的店吧。 到货之前在体验版探明篇里,回顾剧情,解解馋 :kirby_e:

想想还是冲了带文件夹的特典版,估计这周末吃现的概率不大,反正都得下周玩了,那就挑个价格合适的店吧。
到货之前在体验版探明篇里,回顾剧情,解解馋 :kirby_e:

最终教学关还剩三小关 :zelda_link2: 下一关的全消还是不会!

刚发现动森艺术馆里的藏品,用玻璃罩子保护得最好的,全都是霓虹本国的艺术品,这算是小小“私心”么 :cdko_lian:

显示更早内容

任天堂世锦赛J :splat_gold_fish: 的推荐:

Monado

Monado 是一个以任天堂为主、面向全平台游戏的、非营利性的中文向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一切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日常、心得、感想、同人等;当然,吐槽自己的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请在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