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也是我对微博感受的嘴替表达
在某种意义上,微博演变为了嘴替型社交媒体
原创 纯银uncle 产品犬舍
我前两年有一个判断,微博在某种意义上演变为了嘴替型社交媒体。
这意味着,在微博上最活跃和多方受益的行为,是做某个目标人群的嘴替。他们感谢你,他们爱你,不仅吸粉,也增强粉丝黏性与带货转化。
在所有的平台,“做嘴替” 都是一件大大受益的事情,在微博尤其非此不可。
因为微博是唯一没有拥抱算法分发的开放式社交媒体。
这意味着,创作者无法通过 “少数高质量内容被算法引爆” 来加粉。他必须不断输出高质量内容,不断吸引到流量,才能不断地加粉。不仅增加自己的商业收益,也能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供情绪价值。
一条微博的分发周期大概就 7 天,主要在前 3 天分发完成,怎样才能 “不断地输出高质量内容” 呢?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内容输出也要消耗大量的脑力与心力。
但是,找到某一个细分人群,了解他们爱听什么,在一切他们关注的热点事件上,用较强的表达力去说他们爱听的话,相对这个细分人群而言,这就是高质量内容。
产出这类嘴替型高质量内容,成本相对较低,可持续性很强。单纯从加粉的角度,做嘴替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不仅如此。
即便是已经有相当粉丝数的老牌博主,有些靠社会身份加粉,有些靠垂类领域加粉,大都有几十到几百万粉不等。他们很容易发现讲生活类,或者垂类的内容,大多因为话题性不强而互动淡淡。但一旦找到了 “做某个人群的嘴替” 这条捷径,则积极热情的互动排山倒海而来。
因此,发原本的生活内容与垂类内容,不仅在流量价值上输给了嘴替,在情绪价值上同样输给了嘴替,差距巨大。
人是被正反馈塑造的动物,一旦找到了强烈正反馈的开关,就很难不去一次次地拨动开关。
所以,我看见一个个原本正襟危坐的大 V,找到开关后,在娴熟拨动开关的过程中,越来越热情地拥抱热点话题,精选切入角度。而粉丝在发生了什么热点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去看 “我喜欢的那个大 V 怎么讲”,大到各种意识形态,小到电影影评。但显然涉及意识形态与身份叙事,更容易定位与满足目标人群。
现在做微博 KOL,作为字面意义上的意见领袖,不仅要确定自己的内容定位与人设画像,还要确定粉丝定位与价值取向。相比创作高质量内容吸粉,嘴替更容易运营,在微博甚至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因为能靠社会身份加粉的人,早就已经加满了(突发热点主角例外);微博的垂类战略也成了过去时,垂类博主不再有流量红利(除非符合平台阶段性的运营重点)。加粉通道普遍堵塞。
与此同时,在对立与撕裂越来越严重的社交媒体里,粉丝永远在寻找更多的代言人,讲出自己想说又说不好的话,让滚烫的情绪宣泄出来,让三观的共鸣激荡起来,产生 “我们占上风” 的幻觉。哪怕刚看完一部电影,去豆瓣搜索的也是同频的影评,犀利的嘴替,为自己提供强烈的情绪价值。
社交媒体郁积的情绪越多,就越需要嘴替。嘴替赚到的流量越多,大众情绪就越发滚烫。从某个角度来说,嘴替型自媒体就是情绪的放大器。
这件事,全世界所有社交媒体都在发生,而微博最为典型。既缺乏算法分发能力,又是新闻热点传播的主战场,这就是嘴替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之一。
以及就我对微博用户的观察来说,五六年前,大家都还想看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时至今日,这种好奇心已经消耗殆尽,用户需求要不是强娱乐性的内容,要不就是高级嘴替——帮我说话,为我发声。需求的风向牵引着创作与供给。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4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工不赢就格,格不赢就工。
#J的随缘喷喷喷
2024截至目前,个人的年度游戏:动物井
可以叫我:阿J
锁嘟是为了防止机器人批量关注,人类朋友欢迎随意关注/取关/静音/屏蔽
更新中的tag :
#J的游戏日记 #NS游玩月报 #嗼超联赛 #J的体育碎碎念
#每日健身环打卡 #划船机打卡 #GYM打卡
#社畜的风来之国 #J的随缘喷喷喷 #J的游戏感悟 #J的播客分享 #J的视频分享 #NS游玩年报 #PS4游玩年报
已完结的tag :
#密特罗德零点任务 #时之笛碎碎念 #暗影格斗2 #我的朋友佩德罗 #J的游戏周记 #2020我在嗼嗼
#2022我通关的游戏 #2023我通关的游戏 #俄罗斯方块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