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这篇文章也是我对微博感受的嘴替表达 

在某种意义上,微博演变为了嘴替型社交媒体

原创 纯银uncle 产品犬舍

我前两年有一个判断,微博在某种意义上演变为了嘴替型社交媒体。

这意味着,在微博上最活跃和多方受益的行为,是做某个目标人群的嘴替。他们感谢你,他们爱你,不仅吸粉,也增强粉丝黏性与带货转化。

在所有的平台,“做嘴替” 都是一件大大受益的事情,在微博尤其非此不可。

因为微博是唯一没有拥抱算法分发的开放式社交媒体。

这意味着,创作者无法通过 “少数高质量内容被算法引爆” 来加粉。他必须不断输出高质量内容,不断吸引到流量,才能不断地加粉。不仅增加自己的商业收益,也能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供情绪价值。

一条微博的分发周期大概就 7 天,主要在前 3 天分发完成,怎样才能 “不断地输出高质量内容” 呢?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内容输出也要消耗大量的脑力与心力。

但是,找到某一个细分人群,了解他们爱听什么,在一切他们关注的热点事件上,用较强的表达力去说他们爱听的话,相对这个细分人群而言,这就是高质量内容。

产出这类嘴替型高质量内容,成本相对较低,可持续性很强。单纯从加粉的角度,做嘴替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不仅如此。

即便是已经有相当粉丝数的老牌博主,有些靠社会身份加粉,有些靠垂类领域加粉,大都有几十到几百万粉不等。他们很容易发现讲生活类,或者垂类的内容,大多因为话题性不强而互动淡淡。但一旦找到了 “做某个人群的嘴替” 这条捷径,则积极热情的互动排山倒海而来。

因此,发原本的生活内容与垂类内容,不仅在流量价值上输给了嘴替,在情绪价值上同样输给了嘴替,差距巨大。

人是被正反馈塑造的动物,一旦找到了强烈正反馈的开关,就很难不去一次次地拨动开关。

所以,我看见一个个原本正襟危坐的大 V,找到开关后,在娴熟拨动开关的过程中,越来越热情地拥抱热点话题,精选切入角度。而粉丝在发生了什么热点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去看 “我喜欢的那个大 V 怎么讲”,大到各种意识形态,小到电影影评。但显然涉及意识形态与身份叙事,更容易定位与满足目标人群。

现在做微博 KOL,作为字面意义上的意见领袖,不仅要确定自己的内容定位与人设画像,还要确定粉丝定位与价值取向。相比创作高质量内容吸粉,嘴替更容易运营,在微博甚至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因为能靠社会身份加粉的人,早就已经加满了(突发热点主角例外);微博的垂类战略也成了过去时,垂类博主不再有流量红利(除非符合平台阶段性的运营重点)。加粉通道普遍堵塞。

与此同时,在对立与撕裂越来越严重的社交媒体里,粉丝永远在寻找更多的代言人,讲出自己想说又说不好的话,让滚烫的情绪宣泄出来,让三观的共鸣激荡起来,产生 “我们占上风” 的幻觉。哪怕刚看完一部电影,去豆瓣搜索的也是同频的影评,犀利的嘴替,为自己提供强烈的情绪价值。

社交媒体郁积的情绪越多,就越需要嘴替。嘴替赚到的流量越多,大众情绪就越发滚烫。从某个角度来说,嘴替型自媒体就是情绪的放大器。

这件事,全世界所有社交媒体都在发生,而微博最为典型。既缺乏算法分发能力,又是新闻热点传播的主战场,这就是嘴替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之一。

以及就我对微博用户的观察来说,五六年前,大家都还想看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时至今日,这种好奇心已经消耗殆尽,用户需求要不是强娱乐性的内容,要不就是高级嘴替——帮我说话,为我发声。需求的风向牵引着创作与供给。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4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工不赢就格,格不赢就工。

今天大帝回来我费赢球的比分和上一场一模一样; :cdko_cheer:
而我秩序篇30楼败北的时间也和几天前一模一样。 :cdko_cover_face:

社会新闻的讨论 

22楼摔小孩的那个视频,我点开看到3秒左右就赶紧关掉了,看到小孩在窗边挣扎就揪心得受不了,根本不敢继续往下看。

有一个说法,是说那个女子想要把两个孩子摔死然后自己去死。因为不管是自己砍伤婆婆坐牢或者自己自杀,留下的孩子后面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不如把孩子带走算了。
个人是完全不能理解这个说法。

我唯一能够想到的解释就是,家中的种种事情让这个女子崩溃发疯,为了惩罚家里不当人的婆婆和丈夫?,就要夺走两个孩子的生命。因为只是自毁伤害不到对手,就一定要毁灭对手在意的东西。(代入她的视角,人不再是人,都是”东西“)

显示更早内容

任天堂世锦赛J :splat_gold_fish: 的推荐:

Monado

Monado 是一个以任天堂为主、面向全平台游戏的、非营利性的中文向社区。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一切和游戏有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游戏日常、心得、感想、同人等;当然,吐槽自己的生活也完全没有问题。请在遵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