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可能还是对于和朋友相处时的体验有点过于在意,但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精力相对匮乏的结果……nd的话本身就会因为环境中不友好的体验和设定而损耗很多自身的状态,如果总是需要付出很多去克服来自周遭、他人以及自身的障碍才能形成一段友谊,那成本其实是跟nt人交朋友很不一样的……
就像都是三千块买个笔记本,这三千是省吃俭用一年才攒下来的,还是说只是你一个月工资的一小部分,其实差别是很大的……
谱系人的精力就是很容易被消耗,也需要很多本身就很消磨体力的日常维护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付出的精力能不能在内心成为一种平衡,自然比别的人会更加在意,也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吧……
或许其实对于公正的追求,也是因为很多nd人都太了解人会在相对不公的状态下被如何损耗,内心很难不去计算关于各个方面尤其是情感、精神上的消耗的账,所以才对于公正性更加敏感和有所追求吧……
上来其实是想起了我昨天在豆瓣上看到的把生活里面的小事游戏化,安排数值作为自己的激励……感觉其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设置惩罚值,因为来自生活中的阻力已经够多了,把惩罚值看作没有拿到的奖励,其实这种思路反而更有效。另一件学到的是,其实是自己安排的数值其实可以很灵活,如果凭心而论能给自己+30分,那就是正确的游戏平衡,不要怕这件事情在别人眼里到底有多简单,因为自己感受到的阻力和付出才是真实的……
不只是安排数字,给自己的鼓励也是这样,做到了一直不能做到的事情,哪怕在别人看来自己其实在原地,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中那些他人看不见的波折和障碍……
之前和某个旧友的事情总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想起那个人时不时嘲讽我总是一直没变,且不说变化与否是否应该带入好坏价值来判断。自己也不想和自己一个不能理解他人无形的努力和进展的那位朋友继续相处下去了……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状态去磨合了……
我想move on……但是其实今天也会和那位见面,心情很复杂。
@20200821sigre 感觉还是要去除分别心!没有山谷也没有地面人生也不是登山竞速任务、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此时此刻此我、、、
Yintah自来水来了🙏🏻今年hot docs的观众选择奖,看完之后震撼得不行。讲述原住民保卫土地的抗争,所有在这片名为“加拿大”的土地上的移民/客人都不得不看的一部纪录片。7/12-7/18在tiff上映,购票:https://am.ticketmaster.com/tiff/buy?id=Mjg5OQ==&camefrom=24CLUP26
@board 啊啊啊啊我的动画短片《豆豆》入围了今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主竞赛单元!有机会去First的联邦友友们欢迎去观影啊!
#YinfinityAnimation #Dodofilm2023
“Alexinomia 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名字的心理障碍。我们正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学研究这种现象。
你在说名字时有烦恼吗?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受到Alexinomia 影响,我们希望收到您的来信。”
https://alexinomia.org/?page_id=529
可以在这里👆注册为参与者,作为实验对象参与研究。线上的研究是调查问卷,至于神经和心理方面的研究则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学。
以下心理因素被认为会导致或促成相关症状的出现:
社交焦虑;
依恋和关系相关的焦虑;
调节情绪的能力下降;
低水平的外向性
Alexinomia 的特征是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一种:
- 经历过急性焦虑、恐慌、尴尬和在说出某人名字的情况下的不足;
- 害怕读错名字或说错名字;
- 身体反应,例如恶心和在试图与他人交谈时感觉屏住呼吸;
- 避免可能需要使用有问题的名称的情况
以下为研究计划中的一部分:
- Alexinomia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我们从以前的研究中知道,似乎存在很强的关系,但研究结果还表明,并非每个受Alexinomia影响的人都有社交焦虑,反之亦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考虑了与依恋相关的焦虑的潜在相互作用。
- Alexinomia的神经基础: 是什么大脑机制促成并可能导致无法说出名字的经历?我们正在使用脑电图来了解大脑结构(如前额叶皮层)中的电生理过程,以更好地了解Alexinomia的神经认知机制。
- 制定Alexinomia的标准化临床诊断: 为了可靠地测量 alexinomia 及其控制它的各个子方面,我们正在开发一份标准化的心理自我报告问卷。该量表将有助于确定不同程度的严重程度,从而有助于对受Alexinomia影响的人进行研究和临床工作。
- Alexinomia的患病率:Alexinomia 有多常见,有多少人受到影响?不同地理和文化区域的患病率有何不同?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我们假设,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但Alexinomia比人们想象的更普遍。
- Alexinomia的主观体验:说别人的名字有麻烦是什么意思?感觉如何,什么样的关系和沟通形式受到影响?对个人及其社会互动和关系有什么影响,受影响的个人如何应对?为了研究Alexinomia的基础,我们混合使用了定性(即对受影响个体的访谈;互联网论坛的内容分析等)和定量(即调查研究等)方法。
今天又是文化冲击的一天。
也许因为我们是特教专业,老师特别强调容纳,她的表达是归属感,她认为如果学生有归属感就一定是被容纳的,所以今天花了很多时间团建。首先她就分享自己顺性别女性,白人中产,离异、单亲带俩娃,一个娃有自闭症无语言,妈妈常年病卧在床。我很惊讶,不是说外国人最注重隐私,这是可以随便说的么?种族性别阶层这些敏感话题也可以随便说么?她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很多事情在进行,焦头烂额犯错都是难免的、正常的。
她说希望在教室里建立起每个人的安全空间,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做自己、分享自己的脆弱、犯错误、尊重聆听不同的意见。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不完美”。当我把这句话说给老大听的时候他由衷表示非常赞同。
她做了一个匿名调查,让每个同学分享哪些让大家觉得在教室里安全,哪些觉得不安全,然后全部读出来。有同学表示老师不要突袭提问测试、提前给课堂材料预习会觉得安全,大家都会心一笑。后来有位同学提了一个问题,老师请他分享自己的看法。同学迟疑了几秒,老师马上说,这个问题她会在将来的课堂里提到,同学不必现在分享,因为她不想让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听到这里也很惊,因为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老师鼓励你在人群中要“吃得开”,要能侃侃而谈。甚至故意挑那些避免和老师眼神接触的学生回答问题。后来老师又说今天有很多小组讨论,但是如果你不想和别人讨论,或者讨论的话题让你不舒服,只想自己待着,也是完全OK。
从今天的课堂里我可以大概理解哥哥学校的一些文化,为什么谈到学习态度的时候学校会说到同学关系,而不是怎样悬梁刺股,一个有归属感的群体一起学习相互学习是他们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把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哥哥听。也问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觉得安全什么样的环境觉得不安全。他说他在学校觉得安全,因为没有人嘲笑没有人提出他的语言障碍。大家就是接受这是他的一部分。我真是对此心存感激。
老师特别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些感官指尖玩具,我坐在后面暗笑,这一教室都是在“做小动作”的学生,老师不没收居然还鼓励,这在我小时候所受的教育经历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为平静的生活做了很多。